不要购买储蓄性寿险——买寿险前必问的三个问题(转载)

艾奇保险网 116 0

购买储蓄性寿险必问的三个问题

  由于工作关系,朋友如果需要购买保险,常常向我咨询。朋友通常不关心保障功能,而十分热衷于投资回报率。就寿险产品的投资功能,我一般会问朋友和代理人三个问题。

  1、流动性-如果一年后需要用钱,投保人能拿回多少钱?

  对于期交产品,即交费期为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如果退保至少损失50%以上的首年保费,更有可能颗粒无收。

  对于趸交产品,即一次性交费产品,退保金额不会超过90%。

  不过,投保人可以选择保单贷款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如果需要长期使用,一般需要承担不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利息,而且首年的现金价值很低,基本贷不到款。

  结论:极端点说,储蓄寿险的流动性不是一般的差,而是很差。

  2、安全性-保险产品比银行储蓄、国债安全吗?

  保险公司的安全不会优于银行和国家信用。如果保险公司破产,保单持有人也有可能受到损失,至少这样的事情在日本发生过。另一方面,很差的流动性会降低安全性。虽然,保险公司破产的概率很小,假设保单持有人发现保险公司有破产的前兆,此时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若退保,马上产生退保损失;若不退,公司最后不幸倒闭,则可能在重组过程中减少保单利益。

  结论:保险产品安全性不会优于银行存款和国债。

  3、收益率-保险公司自身的收益率有多少?

  2000年-2003年的四年中,中国保险业的投资平均收益率仅为3.54%,2004年陡降至2.87%,2005年回升至3.6%,在股市大幅上升40%以上的2006年1-8月,保险公司收益率为3.37%,简单推算年收益率为3.37%×12/8=5.06%。显然,投保人的收益率不可能超过保险公司自身的投资收益率,一般会低1%。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缴纳了100元保费,保险公司需要支付代理人佣金、各种营业费用10%,扣除种种费用后只能用90元投资。假设保险公司在十年间平均投资回报为4%,但为了弥补10%费用,你最终享受到3%的年回报率。如果是分红保险,公司还要跟你就红利部分三七分成。

  非分红的普通寿险的预定利率不超过2.5%,考虑到公司费用,实际收益率在2%左右,而且投保人的收益率与公司的经营情况无关。我大胆猜想,如果人民银行将来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的利率,保险公司将面临1999年6月后销售的非分红普通寿险的大量退保,除非保险公司同意将非分红保险改成分红保险。

  对于非传统产品,保证的预定利率也不超过2.5%,不保证收益与保险公司自身投资回报有关。考虑到2000-2005年保险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在4%以下,2006年保险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达到5%已经是个很不错的成绩。在分摊到各项费用后,投保人得到的年净投资回报难以超过4%。我个人认为3.5%是个相当好的成绩。

  也有例外,投资连结的激进帐户可能在牛市中取得10%、20%的回报,同时也可能在熊市中受到损失。不过,如果能够承受投连的风险,买基金的效率会更高。

  结论:保险产品的保证利率(2.5%还是毛收益率,没有考虑费用)低于5年期定期存款税后年复利(3.11%)和即将在10月16日发行的三年期储蓄国债(3.39%)。同时不要对于保险产品的投资回报基于太高的预期。

  经过上面分析,我要反问推荐买保险的代理人,保险产品在安全、收益和流动性上都逊色于存款和国债,为什么要投资购买储蓄性寿险?我无法说服自己。

  结论:

  1、目前不宜购买含储蓄性质的寿险。

  2、建议购买纯保障的定期寿险和重大疾病保险。

  3、对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只要拿出1%以下的年收入购买保险。

  4、建议保障期为20年、到50岁或者退休。经济实力越强的人,保险期可以短些,因为自身可以在10-20年积累足够的财富,在财务上抵御生、老、病、死。

  5、拿终身寿险和定期寿险的钱,自己投资。如果提前还房贷,也可以获得6%的投资回报。即使存银行和买国债,也可以得到3%以上的年回报。如果利率上升,银行和国债的回报率也会随之上升。

  由于保险公司很少推出定期重大疾病,个人推荐一个太平洋保险的产品。虽然这个保险覆盖的疾病比较少,只有10多种,不过主要的重大疾病已经涵盖了,保险期间可长可短。

  链接:

标签: 寿险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