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平安、国寿、太保三大保险企业公布季报,主营业务稳健发展成为最大亮点(转

艾奇保险网 90 0

连日来,中国三大保险企业相继交出的三季度成绩单,将市场目光聚焦于该三大险企的资本市场表现和主营业务的发展。分析人士表示,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及A股大幅调整之下,无论投资在国内还是海外,各险企投资纷纷“呛水”,而其主营业务的稳健发展,成为了此次三季报的最大亮点。对于投资富通的损失计入利润表后平安的业绩情况,市场普遍认为,亏损小于预期。

   精耕细作主营业务

   根据三大险企的三季报显示,2008年首三季平安、国寿、太保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994.08亿元、2485.95亿元和768.17亿元,第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则分别为301.80亿元、665.32亿元和221.72亿元。从增长速度看,平安、国寿、太保前三季度保费收入分别增长30.50%、56.69%和41.77%,第三季度则出现分化,增速为35.29%、78.30%和34.27%。

   中金研究员周光表示,平安主营业务的业绩情况好于预期,保费收入的增长可称三险企中最为稳健,与平安寿险在兼顾业务品质的同时一贯重视保持良好的业务结构,以及对银保业务的控制有关。同时,平安的产险业务前三季度增速亦明显高于同业,共计实现保费收入209.60亿元,同比增长27.20%。

   中金认为,国寿保费增长最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去年三季度的基数较低。国寿2007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仅为6.9%,远低于寿险行业21.9%的增长水平。2008年上半年,银保的井喷式增长成为驱动国寿保费收入飙升的主要力量。但同时,低利润率的趸缴型银保产品的热卖也给业务结构恶化和产品盈利能力下降埋下隐患。

   同样针对银保占比的问题,招商证券分析表明,在2008年利用银保促进保费收入大幅增长的浪潮中,太保多次强调重视保单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从三季报来看这一策略已有所体现。但准备金和保费收入的不平衡将给太保带来巨大的偿付压力。

   分析师指出,保险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尚属初级阶段,尤其在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民众对保险保障的需求和关注将更快速增长,因此更加专注于主营业务的精耕细作将成为险企“保盈”的有力支撑。

   盈利表现胜预期

   平安三季报显示,根据中国会计准则,公司于首三季录得亏损人民币5.34亿元,而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平安在2008年首三季度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8.04亿元。光大证券表示,平安前三季累计亏损7亿,小于预期。之前曾有分析师预计平安前三季度的亏损将达到20亿元以上。高盛认为,中国平安近期可能遇阻,但预计2009年的盈利将好转,认为该股的价值显现。

   面对同样严峻的金融环境,国寿和太保也并不轻松。只有国寿第三季度仍实现净利润23.39亿元,不过也同比下降了70%。从二者的三季报来看,国寿和太保计提的投资减值也相当惊人。前三季度,国寿和太保所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分别为87.30亿元和36.02亿元,7至9月新增计提的金额则为31.03亿元和21.62亿元。

   数据显示,在三季度市场的暴跌中,国寿证券投资缩水非常严重。而国寿和太保同时加强了基金投资,9月30日,国寿共计持有50.67亿份嘉实300、20.69亿份博时富裕、18.14亿份易方达50指数和12.86亿份大成沪深300,但在三季度,他们的净值跟随大盘一道下跌,给国寿造成了巨额浮亏。依据国信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武建刚的计算,太保前十大证券浮盈已经由6月30日的6.89亿元下降至-8.63亿元。但太保三季度业务增速虽然放缓,但业务质量得到了改善,内涵价值进一步提高。

   从之前至少20亿的亏损预期来看,平安前三季净亏5.34亿元的表现则令市场人士颇感意外。业内专家分析,平安前三季亏损小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主营业务稳健增长成为其保持较好盈利能力的最大功臣,此外,通过售出持有的浦发银行股票来弥补一部分亏损;仅对投资富通作了计提,而几乎没有对其他可能损失作减值准备;对富通集团股票投资减值损失的暂时性差异确认了30多亿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就是扣除税收之后,计提金额只有120多亿元。

   ---------文章转自:深圳特区报

标签: 太保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