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车还有一个月车险到期,可平安保险公司的推销电话简直把我的手机都打爆了。“我们公司保费优惠30%,给你报个价好吗?” “你们怎么知道我的手机号?”我不堪受扰,反过来问业务员,得到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一会说保险公司有专门的信息部门,负责收集车主电话;一会竟然说是通过向车管部门支付一定数额的“信息费”可以“共享”。“总之,你买了车后,你的手机号就成了公用信息了。”这位业务员表示。
我为了进一步确认她的说法,我从我的手机号、家庭电话、车牌号、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及其车辆的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一一进行了核对,结果竟然没有一处不相符的。更何况我的车辆保险在新车参保时并不在平安保险公司,他们不应该有我的这些资料。为什么我的所有的个人信息它全部都有?
我继续和该业务员进行了联系,她告诉我,如果我同意购买他们的车险,不用我提供任何资料,只要我同意该保单的险种结构就可以出具保险单,并有专人将保险单送给我才收取我的保险费。我对此半信半疑,随后打电话给几个朋友告诉了这件事情,结果其中也有人接到平安保险公司的电话,也遇到了和我同样的问题。而且这绝对不是保险公司业务员的个人行为,因为从来电的号码显示,是平安保险公司的专用电话“95512”打过来的,所以说这绝对是一个企业行为。换句话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正在利用其庞大的财力通过各种渠道在买卖我们的个人信息,大家仔细想一想,为什么我的所有的个人信息它全部都在掌握,丝毫无差。而我留有我详细资料的地方也只有车辆管理部门了,为什么我的“个人隐私”会从这里流向平安保险公司,是不是正像他们业务员所说的车管部门利用了我们的“个人隐私”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身上“发了一笔大财”。
大家知道保险公司的业务员铺天盖地,他们公司将弄到的我们的个人信息交到他们手里,通过他们,我们的“个人隐私”又会流向哪里留到何处,我们无从知道?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我们曾今的“个人隐私”已经不是专属于我们自己,而变成了公开的公众信息,变成了一些人的“发财工具”。我们的手机号可以换,但是我们的身份证号码、车牌号、家庭住址谁想换就可以换吗?我们可能将要面对的是更多的推销和无休止“骚扰电话”,我们的生活将失去原有的平静。
一定程度上说,个人信息买卖比垃圾短信更可怕。一方面,垃圾短信所导致的骚扰、诈骗等等固然令人憎恨和担忧,但尚属“骚扰”范畴,而大量个人信息在自己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来回买卖,广为人知,将会使许多公众陷于“被监视状态”而变得越来越不安全。昨天刚打掉一个短信群发公司,今天平安保险公司已经接过了接力棒。
随着社会生活内容的日益丰富,消费者在买房、买车、买保险以及办理各种卡、证的过程中,往往被要求填写电话、身份证号码等真实详尽的个人信息。在信息社会中,个人信息无疑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当分门别类掌握了大量个人信息后,一些部门就仿佛掌控了“一座巨大的金矿”。而消费者无疑就成了他们的筹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商业逐利的天性,使批量处理和传递个人信息频频发生,公众对此几乎防不胜防。个人信息作为隐私权的一部分,是公民人格权的一个方面,出卖他人资料和电话都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违法行为。
请问平安保险公司你在这里到底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到底是谁卖给了你,我的个人信息?一个上市公司、“500”强企业从事这种为人所不齿的“个人隐私”的交易,你还能承载多少股民及客户对你的信任?因为你助长了多少了拥有公众信息行业的贪婪?你是这场“个人隐私”交易的幕后推手,是侵犯公民隐私权的始作俑者。
标签: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保单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