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一些交易平台上频频出现“代理退保”的信息,许多人有这样的疑问,真的可以全额退保吗?
对此,中国平安郑重提醒,通过这些渠道的并非正常的全额退保,不仅是骗局,而且违规,是行业治理的重点对象。
全额退保可行吗?
其实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是一种正常的保险服务。
例如:在保单还未生效或者在犹豫期内,消费者想全额退保是可以的。
不过,犹豫期过后,消费者想要全额退保,就得承担一些损失了,拿到的是保单的现金价值。
现金价值和实际缴纳的保费之间有一定差距。
恰巧有些人抓住了这个“商机”,他们往往打着“代理全额退保”的幌子进行赤裸裸的行骗。
这些人往往用什么套路呢?
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骗局,还是老一套。
仔细看下面的案例,就会了解。
2018年,某地某投资公司,通过不法手段获得多家保险公司的保单信息。随后指使公司业务员冒充保险公司客服,采取随机拨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联系投保客户。
通过诋毁保险公司产品,承诺更优的收益,诱骗消费者退保,转而推荐消费者购买“其他理财产品”。据悉,案件共吸收8000余名消费者的共计3亿余元现金。而后便是公司跑路、消费者申诉无门······
然而,近期又有人玩起了“代理退保”这个老套路。
一些不法机构,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信息,以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并且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
2021年7月 13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有关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21]23号】(以下简称《通知》),并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作出了工作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误导或怂恿保险客户非正常退保本次也被列入“扫黑除恶”常态化的范畴之内。
具体来看,《通知》要求各保险机构要继续加大保险欺诈线索或证据的摸排和收集,严厉打击有组织的保险诈骗活动,严厉打击职业化第三方及保险公司内部人员非法获取保险客户信息、误导或怂恿保险客户非正常退保、扰乱保险业正常经营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行为。
图文来源:中国平安
标签: 平安保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