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迷局 社保还是寿险这是个问题!

艾奇保险网 77 0

先来谈一谈社会保险。以小笼包所在上海市为例,统称为社会保险,下分五个险种:1.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前3项俗称“三金”与住房公积金合称为“四金”)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缴费金额以上一年度个人月平均工资(税前)为基数按各金比例缴纳。设上限和下限,分别为上年度上海职工月平均工资300%和60%。缴纳比例为:1.养老保险 单位22%、个人8%;2.医疗保险 单位12%、个人2%;3.失业保险 单位2%、个人1%; 4.工伤保险 单位0.5% 、个人0;5.生育保险 单位0.5%、个人0。

    例:某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2000元。应缴纳社会保险单位合计(37%)740元,个人(11%)220元。

     这里主要讨论养老保险。以上为例单位缴纳养老保险22%,计440元/月为社会统筹;个人8%,计160元/月进入个人账户。累计缴费满15年可取得到达退休年龄后(男60周岁、女55周岁)领取养老金资格。养老金计算为上年度上海职工月平均工资(每年1季度发布)20%加退休时个人账户金额1/120。

    例:某人60周岁退休时个人账户余额12万元,上年度上海职工月平均工资2000元。那么当月退休金120000/120+2000*20%=1000+400=1400元。

     以上例子表明退休金多少取决于在职时养老金缴纳多少,取决于个人账户。而个人账户全部是由你个人负担的,单位缴费部分全部为你的父母辈作贡献了。

     前不久单位缴费部分原本进入个人账户的3%被以做实个人账户的名义划归统筹了(简直是强盗逻辑),跑题了…

     如此保险真的保险了吗?你每月把工资的8%交给社保,它帮你存起来到退休后再付给你。我们知道货币都是有贬值趋势的,何况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1990年工资为1000元(不少了),8%就是80元,够当时大学生一个月伙食费。到现在值50斤大米,够一个月白饭钱。最近一个月粮油肉价暴涨按此速度您现在每月8%的工资到退休大概可以买个大饼。所以与其到时买个大饼不如现在拿出来改善一下伙食。

     那么不交社保行吗?当然不行,政府不答应不说,即使是自由职业者自己也要参保。因为我们不要忘了还有上年度上海职工月平均工资20%那个“底数”。个人账户会随货币贬值而那个“底数”水涨船高。如果30年以后月平均工资20万元,也就是说现在的个人账户到退休时贬地可以忽略不计也有那20%,4万元给你保底。这就是参加社会保险的意义所在。当然经济崩溃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再谈商业寿险。寿险在当下被看作是一种投资手段。十多年前的高通胀时期存款利率高达10%,国债等更是10%以上。当时寿险品种回报率也高达10%左右,不少趸交品种20多岁购买1~2万元到退休可获得数十万元。而之后通胀变为长期通缩利率一跌再跌,此类寿险也随之销声匿迹。现在25岁到退休年龄获得40万寿险现在要交多少钱你可以找个保险业务员谈谈。那么即使是前面“合算”的寿险真的那么好吗?

    例:某人1990年25周岁购买趸交寿险1万元,2025年60周岁领取20万元。1990年1万元=普通职员100个月工资;2007年20万元=普通职员100个月工资;2025年20万元=普通职员?个月工资,你自己想吧!

    所以商业寿险不过是社保养老保险的自缴费部分,在没有通胀的条件下成立反之毫无意义。

    因此结论为:寿险死了都不买。社保死了都要买,但按基数下限缴费。

标签: 寿险的功能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