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素来是礼仪之邦,“孔融让梨”、“千里送鹅毛”的故事从古至今广为流传。我们每个人从懂事起,都会从父母长辈那里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
礼貌是对人的一种尊重,更是自我修养的体现。
但是,有些礼貌却违背了人的主观性,让人在实践过程中感到焦虑和不适。特别是以下这4种常见的“中国式礼貌”,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家长务必要引起重视,及时改正。
大的要让着小的
知乎上看过一个女孩的自述:
她家有三个女儿,她是老大。从7岁时老二出生以后,她就从家里的独宠变成了处处谦让的大姐。
陪伴她好几年的玩偶,被妹妹看上了,她挣扎着不愿相送,但妈妈安抚她说做姐姐的要让着妹妹,她只好含着眼泪把玩偶送到了妹妹身边...
姐妹俩都喜欢吃鸡腿,但每一次,妈妈都会把两个鸡腿都给妹妹吃,而把鸡翅放进她的碗里...
最让她难过的,是她过12岁生日那天。同学送给她一个漂亮的发卡。她喜欢的不得了,但妹妹也看上了这个发卡,哭闹着要戴在自己头上,妈妈拧不过她,只好搬出那句说了无数次的“姐姐要让着妹妹”的话,让她不得不屈从...
从7岁起,她就被迫变成了懂得谦让的好姐姐,变成了外人口中那个听话的老大。
但父母却没有想过,她也是个孩子啊,她也希望爸爸妈妈能够给予她关怀和爱意,而不是要她处处退让,用道德逼迫她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拱手相送。
每个孩子都拥有选择的权利,这无关年龄。谦让固然是一种美德,但是没有人能够强迫他人去谦让,即使是父母,也没有那个资格。
如果孩子愿意谦让和分享,父母应该适时给予孩子鼓励和赞扬,表扬孩子乐于分享的精神。但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也不能强制孩子去谦让,应循循诱导,逐渐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
标签: 中国人寿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