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会变少吗?
那么问题来了,养老金制度并轨之后,体制内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会变少吗?
据了解,为了确保改革前后体制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相衔接,实现两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过渡,全国不少省市在启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设立了为期10年的“过渡期”,并将体制内退休人员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
①退休“老人”,即指的是2014年10月1日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就已退休的体制内人员,其基本养老金待遇仍按照老办法计发,且参加后续的待遇调整。换句话说,即退休“老人”的养老金待遇不受改革的影响,且后续还会逐年增加。
②退休“中人”,即指的是2014年9月30日之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改革之后退休且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缴费满15年的人员,其基本养老金待遇则采取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如下3种情况:
A:若退休“中人”在10年过渡期内(2014年10月1日~2024年9月30日)退休,且老办法待遇标准高于新办法待遇标准,那么差额的部分将予以补齐,即仍按照老办法的计算标准计发养老金待遇;
B:若在10年过渡期内(2014年10月1日~2024年9月30日)退休,且新办法待遇标准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那么超出的部分则按照一定的比例逐年递增,具体如下图:
C:若退休“中人”在2024年10月1日及之后退休,那么将不再采取新老办法待遇标准对比的计发方式,只按照新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③退休“新人”,即指的是2014年10月1日改革之后参加工作并退休的体制内参保人员,其基本养老金则按照新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由此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退休“老人”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不受改革的影响,且后续会随着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而不断提升;退休“中人”的养老金待遇标准则受到的影响较小,甚至还可能会高于老办法的计发标准;至于退休“新人”,其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则受到的影响更大,不过有职业年金作为补充,最终的待遇水平也并不会太低。
养老金并轨后,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差距会缩小吗?
先说结论,养老金制度并轨后,体制内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体制外企业退休职工之间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差距会缩小,但缩小的幅度却十分有限。
上文提到,退休“老人”的养老金仍按照老办法计发,且参加后续的待遇标准,那么与企业退休职工相比,养老金差距便会长期存在;退休“中人”的养老金无论是按照老办法待遇标准计发,还是按照一定的比例逐年递增,其与企业退休职工之间的养老金待遇也会长期存在;至于退休“新人”,其与企业退休职工一样,采取相同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但由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能够享有职业年金待遇,且参保缴费的基数较高,所以往往会导致退休“新人”按照新办法计算得出的待遇标准也会高于企业退休职工。
基于此,我们可得出一个结论,即在养老金并轨后,体制内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并未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且在两者采取相统一的养老金调整办法的背景下,体制内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涨额依然会多于体制外的企业退休人员。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体制内、外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的差距将长期存在,只不过两者的待遇差距的的确确有所缩小。
以上就是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新社通app解锁更多社保/五险一金的专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