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庞氏骗局”向金赛银与平安的维权(转载)(转载)

艾奇保险网 85 0

  我从事金融行业5年,一直谨慎的处理理财投资,自己认为风险意识还算较强,但不曾想自己的家人却在今年二季度遭受了一场“庞氏骗局”。

  了解金赛银这场骗局的人都清楚,这是一次涉及60亿人民币以上的嫌疑诈骗,我说它是嫌疑诈骗,只是因为经侦部门一直在破案方面毫无进展。过程是遗憾的,我不想过多的描述整个诈骗事件的情景,我只是想聊一聊从我接触这件事到现在的一些感受。

  情景一:朝阳经侦报案

  9月初,我带着家人到朝阳经侦报案,在提交了资料后,我在公安局门口等了3个小时,想见一见办案的警官。3个小时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因为经济诈骗来报案的老百姓却多大40人左右,仅金赛银的报案就有8人。报案的人中有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也有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更多的是父辈年纪的老年人,与接待的警官闲聊中,他告诉我,这一天报案的人其实并不算多。我很惊讶,中国人近年来还真是有活钱了,百姓想着投资,自然被骗的如此之多。

  当我见到办案警官的时候,他只和我说了不到2分钟,我不喜欢他的那种见多不怪的态度,那种常见的冷漠确实不能让受害人安心的相信他们有能力为老百姓解决这次经济损失。

  情景二:平安大厦投诉

  从朝阳经侦出来,我带着家人直接去了平安大厦,我选择到平安投诉,还是要简单介绍一下这次“嫌疑诈骗”的销售过程。

  我的家人经常参加平安人寿保险的营销员李某组织的个人游销会,游销会就是营销员通过组织客户、准客户旅游的方式,借机积累客户资源,并推销保险产品的一种销售手段,这种行为是违反保监会关于保险销售展业人员规定的,不过,即使是违反规定,监管查不到,平安保险公司忽略管理,也无法阻止游销会的发生。我个人认为,保险是非常必要的抵御风险的金融工具,虽然游销会的方式我并不认同,但我对保险产品及平安人寿还是有一定的信任。

  我没有想到的是,平安营销员李某组织的游销会却并不只是销售保险产品,他还销售其他的投资产品,金赛银就是其中之一。李某在销售金赛银的时候,利用平安银行对产品的担保,利用平安保险对产品的责任险,向随行的客户、准客户进行轰炸式的销售误导,辅助邀约客户在平安保险公司职场开展关于金赛银的产品销售会,邀请平安保险的高管进行对金赛银产品的讲解。据我了解,仅营销员李某个人在今年就销售出了1500万金赛银产品,而像她这样的营销员,在平安保险公司多达二三十人。

  在平安大厦楼下发生的一幕让我始料未及,被涉嫌诈骗的老百姓多达200人,已经把大厦的出入口包围了,他们打着标语,有组织的进行抗议。大厦周围来了很多防暴警察,平安大厦的安保堵住了大厦的门,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围城”。

  这些老百姓已经来平安大厦抗议很多次了,前一阵子甚至围攻了证监会,我在楼下呆了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警察与百姓就发生了冲突,警察抓人,百姓抵抗,平安保险公司对大厦门外发生的一切不闻不问,拒绝派出代表安抚,我看着这一幕很寒心,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保护百姓的政府?被骗后没有地方寻求公道的百姓?

  我利用经验和手段带着家人顺利进入了平安大厦,会见我的是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处理投诉的两位工作人员。和他们长达2个小时的对话中,我表明了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平安保险对整个事情负有不可推卸的连带责任,正是因为平安保险公司对所属营销员管理、培训、检查的不到位,才造成了如此大的系统性、区域性的金融风险;整个金赛银产品发展到最后,合同等资料都有涉嫌作假的嫌疑,营销员诈骗痕迹明显;而且,涉嫌诈骗的营销员目前在平安保险公司仍然在职,她仍然利用微信想客户邀约游销会。在与我的论点与论据下,平安保险的工作人员支撑不住了,他们也认同我的想法,但是公司有策略,对待金赛银这个事情,平安只接受法律的判罚。

  场景三:保监会投诉

  从平安大厦出来,抗议的人群没有散去,而我带着家人去了离平安大厦不远的北京保监局,我打算投诉平安保险营销员。

  接待我的是两名年纪不大的工作人员,在我说明来意后,其中一名工作人员开始向我背诵已提前拟好的话术,大体内容是:金赛银的事情不属于保险范畴,平安保险公司与其营销员并没有违反保险法,北京保监局没有管理职能。我很理智的向他们解释,我这次来局里,唯一想做的就是投诉平安保险营销员李某,因为她违反了保监会的多项规定,例如利用营销员职务便利,利用平安保险公司向客户销售非保险产品;例如她违规开展个人游销会;例如她在平安职场开设产品说明会没有向监管报备;例如她除保险代理人身份外,还在从事其他金融行业的代理等等。我唯一的目的,这么恶劣的保险代理人,我希望北京保监局能够出面管理,能够牵头整顿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在合规方面的管理。但局里的另一名工作人员对我说:对不起,然后像第一位工作人员一样背诵话术。

  从保监会出来,我对家人说,当做教训吧,别太往心里去。看着还未散去在平安大厦门口的老百姓,他们大多是父辈的一代,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苦涩。我并不是很在乎被骗的钱,但今天我看到的是目前金融行业非法集资的混乱,平安保险的店大欺客,不担当的政府机关,好吧,尤其是政府机关,看着老百姓流血,不去救人,还要向他们伤口上撒盐么?

  依我个人观点,我总结一下:

  1、平安人寿保险的营销员,有组织的进行违规销售。他们利用平安保险公司的客户、准客户资源,利用这些老百姓对平安保险公司的新人,利用平安保险公司的职场及其他可增加信任度的资源。

  2、金赛银产品类似私募,更像是一种公司资产的股权转让合同,销售到后期,由于债台高筑,前期的金赛银产品盖有平安保险的公章,后期的金赛银产品没有公章,但有假合同诈骗的嫌疑。

  3、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对自身的营销员管理松散,在年初多次有客户打电话投诉的情况下,平安保险公司没有采取任何风险排查的措施,从职场的利用,人员的支持来看,平安人寿存在姑息纵容的客观事实。整个系统性风险的造成,平安人寿保险公司负有不可推卸的连带管理责任。

  4、保监会、证监会等政府机关办事不利,监管规定中明确有相关规定禁止营销员参与非法集资、非法销售的行为,但保监会对于保险公司及营销员的管理出现了严重失职。在风险爆发后,保监会没有采取主动的疏通措施,而是选择逃避责任,辜负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最后,我提醒各位关注理财的朋友,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要过分信任销售渠道,最重要的还是审核所签署的合同内容,做好签署合同时的证据留存,最好保留一些录音或者录像;要关注合同中盖章及甲方主体;要重视金融产品的后续电话回访;若通过代理人购买的金融产品,一定要到相关公司柜面或通过客服电话确认产品的真实性。

标签: 平安保险客服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