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买保险?
远虑君在此前的文章中多次说到,保险是建立人生安全边际的重要护栏之一。
但在日常咨询中,远虑君接触到很多人因为看不懂保险产品条款,因为轻信保险业务人员而买了不适合的产品,不仅没有解决家庭保障问题,反而花了很多冤枉钱。
那买保险的正确顺序是什么?
很多人在购买保险前,第一个问的问题往往就是:
●哪个产品条款好?
●哪个产品保障好?
●哪个产品性价比高?
而不是问:
●我身体、家庭条件适不适合买保险?
●哪个是经济支柱?搭配孰轻孰重?
●需要保障哪些风险?
●有着相当高的净资产,买重疾险何用?得病完全不缺钱治病。
●明明家里一人挣钱,还有高房贷,只给孩子买健康险,经济支柱风险完全无法对冲。
投保不能盲目,也要讲究“科学”二字。只要记住这5条最基本的原则,你基本不会买错,很可能帮你省下几万的保费:
一、先规划、后产品在买保险之前没有基于家庭状况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当风险发生后,所买的保险不仅不能抵御风险带来的经济压力,还要继续缴费,而这时这种保险反倒成为了家庭的负担。
不同的生命阶段,不同的家庭结构,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的支出和消费习惯,不同的资产负债情况,都会影响家庭可用预算。保险作为种转移家庭财务风险的工具,要进行多方权衡,不仅要有完整计划,还要时时调整。
我们大部分家庭都是工薪阶层,预算有限,就尽量不能买错,一旦买错,不仅退保损失不小,还要付出“断档”风险和时间成本,在投保的前几年退保损失可能超过所缴保费的60%,很不划算。这是远虑君非常不希望看到的。
远虑君建议大家在买保险前,先在小本本上画几下:
第一是考虑家庭成员有哪些?谁是需要最先得到保险保障的?
第二是家庭里有什么可能发生的不同风险,比如意外、大病小病等等,那么如果发生会造成多大损失?不同的风险需要不同的险种!具体选择什么保险险种,那就要看需要预防什么风险了!
远虑君在买保险时,就是先将自己的需求列在一张表上,旁边再写上总预算,以及各险种占总预算的比例,之后才针对性地看相应的产品。由于目标很明确,有的放矢,效率很高。建议大家都这么做。
二、先保障、后理财“保险姓保”,意思就是保险要回归保障的本质,所以买保险一定要做到先保障,后理财。
人比什么都金贵,必须先保人,再谈钱。
三、先保额,后保费买保险以“便宜为主”是一个误区,保险是一种抵御风险的杠杆工具。
目前癌症的治疗费用平均在30万左右,买一辆车都要十几万了,如果家庭经济支柱罹患重疾,获赔金额太少,买保险又有什么意义呢?买保险最重要的是杠杆越高越好,即花最少的钱,能获得的保障越高越好。
很多人出于划算的目的,会选择购买能返本的重疾险,实际上保险公司也不傻,这类返还型重疾险,相同的预算可以买的保额特别低。保险公司返还给我们的钱,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多交的钱再几十年后又拿出来而已...
其实就算预算不多,只要合理规划,同样能够选到高保额的保障型产品,比如:
25岁白领,想买保额50万的重疾险,以其经济情况,终身型不太合适,但如果是消费型,30万保额,一年也只需几百块。等工资涨了,预算充足了,再来补充长期或终身型重疾险,并调高保额至50万,也不迟。
所以,保额比保费更重要。
四、先人身后财产过去的2018年,在人身险领域,十大理赔案例中,赔付金额最高的达20亿元。
意外无处不在,很多人会为自己的爱车买各种保险,生怕出了事故没有报销,而自己和家人却都在“裸奔”,在他们眼里,也不是说车比人重要,可悲的是他们对自身健康保障的行动力太弱,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迟购买自身健康险,但意外和疾病随时都可能降临,等到发生时只能追悔莫及。
五、先大人后小孩我们要学会用成熟的金融工具来剥离出经济责任,更纯粹地聚焦在家庭情感上。
正常而言,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时刻肩负着三个家庭的责任——你和老婆孩子+你爸妈+老婆爸妈。
这涉及到三代人和三种社会角色,父母、你和老婆、孩子。
父母——社会角色已退居二线,应适当让出家庭话语权,保障以养老金和存款为主;你和老婆——社会能量最大,经济收入最多,因此首要保障你的小家庭,即以你和老婆为主导去配置保障,应付身故、重疾、伤残等主要风险;孩子——家庭未来焦点,保障的意义在于健康成长。即,应该以你的小家庭为配置单元,做完充足保障后,再去承上启下,照顾父母与孩子。这里远虑君为大家厘清的是给谁买保险:谁赚钱多,给谁买。
孩子出险了,父母还有的选择,但你一出险,孩子可是没有能力承担你那份责任的。只有大人先得到了保障,才能更好的保障孩子。
优秀的保险千篇一律,适合的保障万里挑一。
希望大家都能套用到具体的家庭财务状况、成员身体状况、家庭运行周期上去精确匹配。
关于上述问题还有疑问,欢迎私信咨询,有问必答~
标签: 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