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保障宣传里出现了“储蓄”、“满期金”、“每年返还”、“返本”、“不出事保费返还”等字样的重疾险产品,无论它是哪家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中资公司还是外资公司,也无论它是将要“停售”的还是“刚重磅上市”的,无论宣传材料写的如何玄乎。除非您是那种平时只会存定期连余额宝这种最简单现金基金都不会用的人。否则,我一概不推荐大家买,一定不划算!概无例外!
选择重疾险的正确姿势疾病种类是不是越多越好?
保险产品中的重疾定义是有严格规定的。简单来说根据中国保监会产品监管要求,能冠名重疾产品的保险产品必须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的重疾定义提供下面这6种保障,只有保障了这6种核心重疾的产品才能被命名为“XX重大疾病保险”,这6种核心重疾占一般人群一辈子能患上重疾的80%-85%。
6种核心重疾:1、恶性肿瘤、2、急性心肌梗塞、3、脑中风后遗症、4、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5、冠状动脉搭桥术、6、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另外,这个行业重疾定义还规定了另外19种较常见重疾的定义,组成最常见的25种重疾组合,这是目前市面绝大多数重疾产品提供的基本覆盖范围。无论你在国内哪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重疾产品,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这6种/25种重大疾病的定义都是一模一样的。
19种基础重疾:7 多个肢体缺失(完全性断离) 8 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 9 良性脑肿瘤(须开颅手术或放射治疗) 10 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不包括酗酒或药物滥用所致) 11 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12 深度昏迷(不包括酗酒或药物滥用所致)13 双耳失聪(永久不可逆) 14 双目失明(永久不可逆) 15 瘫痪(永久完全) 16 心脏瓣膜手术(须开胸手术) 17 严重阿尔茨海默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18 严重脑损伤(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19 严重帕金森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20 严重Ⅲ度烧伤(至少达体表面积的20%) 21 严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有心力衰竭表现) 22 严重运动神经元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23 语言能力丧失(完全丧失且经积极治疗至少12个月)24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25 主动脉手术(须开胸或开腹手术)
目前很多公司重疾产品会提供多达100多种病种的保障,这多数是在再保险公司的帮助下进行了一定拓展,但对于99%的国人来说,遇到超过行业25种重疾之外的其他重疾概率实在是微乎其微,保险公司推出这种产品更多是出于增加噱头的意思6种重疾的发生率能够达到25种重疾发生率的70%~90%甚至更高,这就意味着,重疾险覆盖病种未必越多越好。关键要看承保疾病的“含金量”。“因为每种疾病的发病率都会影响费率的厘定,所投保的病种越多,价格有可能也更高。”有些疾病的发病率很低,如“重症肌无力”,该病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投保涵盖此类稀有疾病的病种特别多的产品不一定划算。
建议:
购买重疾险不必一味追求病种多、病种全,如果只比25种基本重疾增加了10%的保费,我认为多点保障也是无妨的,但如果保费增加太多,我建议就要考虑性价比了。
2、带不带轻症
目前各家保险公司都推出了带轻症责任的产品,简单点说,就是把以前重疾产品中的一些除外责任病种,也都纳入了赔付范围,一般赔付保额的20%
这种产品设计能有效地扩大保障范围,我觉得是一个好事,但是就和重疾病种一样,要理性对待。轻症的发生率其实说高不高,很多人甚至没有查出轻症反而直接查出得到重疾了。也就是,并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我一定会先得到轻症,再得到重疾,你得能在重疾还处于轻症状态下能被查出来才行。还是那一句,如果增加轻症后,保费增加不多,我可以考虑,如果保险公司顺势又大涨了一笔,我觉得不划算。
建议:轻症多数并不能严重威胁人的生命,不一定像重疾那样要最好的治疗,也并不一定会对人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治疗费用一般人咬咬牙也能承担),我认为只有在增量费率最合理的情况下才需要考虑这部分保障。
3、等待期
等待期就是保险公司的免责期,是保险公司防止客户逆选择的一种措施,在等待期内发生保险责任保险公司是不赔付保额的,最多扣掉一点费用退还给你保费。那这个期限当然是越短对客户越好啦。目前市面上的产品等待期少则90天,多则180天,极个别我也见到过365天的长期重疾险。
等待期要想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有过这样一则实际案例:一个客户在买了重疾险以后3个多月的时候被检查出恶性肿瘤(90天等待期刚过),经过理赔调查也没有存在逆选择的问题,如果这位客户当时买的是180天等待期的产品,那么就不能获得保险金的赔付了,只能返还保费。
所以建议:如果有两个产品,一个重疾种类有50种,一个60种,前者的等待期90天,后者180天,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
4、豁免责任
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保费豁免的意思是:如果你得了约定的保险事故(如轻疾/重疾/身故或者高残),那么剩余的保费保险公司就不用你交了,保险利益不变。
豁免责任在什么情况下最有用呢?夫妻互保的时候,如果有一方得了保险责任,就可以两份保险费都不用交了。所以,保费豁免又被称为“保险中的保险”
建议:夫妻都要买保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豁免保费责任的产品,并且互为投保人,这样最有保障。5保险期间,终身 VS 定期过了40岁,发生大病概率是蹭蹭的往上窜,保险费也一样的水涨船高,这时候买定期产品和终身产品,保费往往相差一倍以上。
每个人当然都希望保险能保障自己的一生,但是常理可以知道,保险期间越长,保费肯定也是越高。对于保险期间选择,我觉得就四个字“量力而行”。我个人倾向于选择保20年,或者保障到70岁。前者是因为保险期间适中,后者是因为到70岁,子女差不多成年并工作一段时间经济很可能已经独立,那时候万一有事也不会对子女造成太大影响。
建议:如果收入不高,那么先买到70岁,保障一下关键时刻。如果经济宽裕,那就买终身吧,花钱买个安心。
6、提前给付和额外给付
对于我们精算人员来说,绝大多数重疾险按给付方式只分为两种:
提前给付型:
重大疾病保险金与产品或产品组合里包含的任何身故保险金责任共用保额,也就是身故或重疾哪个先发生就先赔保额,但只赔付一次,赔付完之后,保单即终止失效,因此产品价格较额外给付的产品会便宜。
额外给付型:
只要发生重疾就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保额,保单继续有效,后续如果身故并且产品或产品组合里有提供身故责任的相关保险,再给付一次身故保险金,很明显由于它有可能赔付两次(先重疾一次、身故再赔一次),所以它的价格要比提前给付型产品要贵。现在有很多包含轻症责任的产品,有的就是提前给付型,赔付了你20%保额后是要从总保额中扣除的;有的产品的轻症责任就是额外给付的,单独拿出保额的20%,来赔付你的轻症。
建议:保费差别不多的情况下,肯定选择额外给付型的
7、缴费期
对于缴费期限选择,我建议是能缴多长就缴多长,主要原因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国内将会是低利率时代(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仅1.5%,国外美国欧元区日本这些就更低了),而保险产品目前定价利率一般都在3.5%,这是一个不错的“收益”。
建议:一般重疾产品都有5/10/15/20年缴费期的选择,个别的还有30年缴费期,我强烈建议选择最少20年缴费,缴费期越长,保障的杠杆越大。千万别选择趸交。
8、买多少保额?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然越高越好,保额里要包含治疗的费用、收入损失的费用、后续治疗的费用和康复的营养费用。这么算下来低于5、6十万都不好干什么。但是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根据收入情况量力而行,我一般建议保费支出不要超过年收入的5%-10%
建议:
家庭年收入12万以下的,建议保额20万,先选择定期产品,以最大的杠杆来建立保障,等经济允许了在增加。
家庭年收入12万-30万的,建议保额30-50万家庭年收入30万以上的,建议保额100万
标签: 重疾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