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感肆虐,广州、北京都已经出现了流感引发的急性坏死性脑病,北京甚至已经有了患儿死亡病例。
我周一在微信公号的《有事明说》栏目中谈了一个观点:
流感并非重疾,但它的花销可能会大到压垮一个普通家庭,未雨绸缪,建议大家适当配置类似“百万医疗险”这样的产品吧。
一说到百万医疗险,马上就会引起争议:
觉得好的人,认为它可以抵上小半个重疾险;觉得差的,认为它涉嫌夸大报道,甚至虚假宣传。
到底这个在中国内地保险市场发展最迅猛、引发最多讨论的“网红”保险品类,应该如何理性看待呢?任何一个品类的产品,一定既有优势也有自身局限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百万医疗险的前世今生。
所谓“百万医疗险”
是一种年度报销金额上限达100万元甚至更高的短期医疗保险产品。保额高,不限社保用药,自费药、进口药、靶向药以及床位费、住院费、特殊门诊费等,都在保障范围内,每年保费低至几百元。
(申明: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同时并不作为推荐产品的建议。)
01
时间:2000年前后
百万医疗的源头要追溯到2000年前后,在中国内地开始有寿险公司把住院医疗险当做寿险一个搭售的卖点,即“买寿险,可以附加一份住院医疗险”。
这种住院医疗险有几个特征:
第一,不能单独销售,必须跟主险合同合并销售。最开始一般都是搭售寿险,后来出现了各种创新搭售,一些良心公司,把主险合同做成意外险,但有些公司就会搭售性价比极低的分红险;看起来保费不贵,一个30岁左右的人买一份也就几百元保费,但因为必须跟主险合同合并销售,所以其实整个费用不算低;
第二,保额极低。住院每日的报销额度分为三项:膳食费、住院病床费每天几十元;住院医疗费用报销额度3000元;手术费报销万把块钱;
第三,大多数不保证续保,最多保证续保5年;
第四,有销售限制,一个人购买不能超过几份。
尽管如此,当时这个产品一出现就自带流量,消费者都觉得是对自己住院医疗需求的刚性补充,纷纷追捧,因此对主险的销售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有些“喧宾夺主”了。
蹒跚起步的住院医疗险,从一开始就广受欢迎,成为一种现象级产品。
02
当然,受欢迎并不表示已经傲视江湖、独孤求败。
这个阶段,内地住院医疗险产品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压力,而是来自于境外、特别是香港的医疗险产品。
看上图可以发现,与当时国内的住院医疗险相比,香港的医疗险优势非常突出:
第一,产品选择更灵活:既有附加于寿险的住院险产品,也有健康险公司推出的独立住院险产品。
第二,保额高:比大陆的这些产品,简直甩出十万八千里。
比如在香港住院,床位费的最低报销额度是500-700港元/天;住院一次,手术费用至少可以报7万~10万港元,还可以按手术费用30%的比例报销麻醉费,整个手术的花费最低的报销额度都能达到10万港元;此外,还有几千元药费杂费的报销——要知道香港的医疗制度不是以药养医,药费从来都不是住院费用的大头。
第三,所有医疗险产品终身保证续保。
什么叫保证续保?就是说消费者购买的住院医疗险尽管是一年期的产品,但如果罹患疾病,第二年不会因为上一年理赔过而不续保,只不过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费率。
因此,只要你愿意续保,投保的保险公司这辈子都必须承保。当然,保计续保的产品保费,会比国内的附加于主险的住院医疗险贵。同样年龄下,在大陆买附加型的住院险大概需要五六百元,在香港买保证续保的医疗险产品需要1500-2000港币。
第四,很多内地医院的住院医疗费,香港的住院保险产品也可以报销。
甚至还有不少香港的国际性医疗险公司,对内地某些三甲医院执行直付制度。真是不要太方便了。
虽然香港医疗保险的保费相对比较高,但无论是保障额度,还是保证续保条款,综合性价比远超内地几个段位。
03
时间:2016年
最近几年,内地的医疗险产品不断在竞争中汲取经验,向香港学习,又结合内地发展的一些特殊性,发展出现在的保险“网红”产品——百万医疗险。
大约两年前,众安在线率先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已有数十个类似产品——保费低至百元至数百元,保额则高达100万、300万、600万,最高甚至飙升至1000万。普通消费者只需花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在网络渠道购买。
百万医疗险最大的进步,就是可以单独售卖,已经基本向香港看齐了。
和香港的医疗险不同的是,内地的百万医疗险不分项目。
比如说这款200万赔付额度产品,不分项目,只要在保障期内都可以享受。
不过这种不分项目笼统算入百万赔付额度和香港的每次住院报销一二十万额度,到底哪个划算,大家就要懂得看穿各种障眼法了。
比如香港是每次住院都能报,理论上讲,一年住几次院都可以得到保障,而内地这款200万保险金是整体保额200万,很多产品还设置了免赔额门槛,孰高孰低不好直接比较。
如果说这种“不分项目的费用报销制”,算是一种不太明显的优势,那么在费率上,这些百万医疗险则完胜香港医疗险——30岁左右的男性,只需约五六百元就可以买到百万保额的产品。
比较有争议的是,关于保证续保的承诺。
在最开始推出百万医疗险时,商家的宣传语都是拍着胸脯说保证续保,但是又在条款里埋了一个小坑,说产品有可能停售。如果停售当然就不能终生保证续保咯。这种小心机很快被监管机构看穿,严厉发声,说不允许做虚假承诺,既然不能保证续保,就不允许说保证续保。
不过我认为,保险公司不敢明确承诺终身保证续保,其实是对未来中国的医疗费用没有把握;监管机构不允许说保证续保的本质原因,也同样是没有把握。
从这个角度,监管机构其实是在保护保险公司——你想,如此低的保费,能买到这么高的保额,谁知道将来保险公司会不会赔得底朝天呢?
在这样的复杂思虑下,现在很多百万医疗险把保证续保的说辞改成“可续保”,也就是如果产品不停售,就可以一直续保,如果停售了,就没办法了。也有些产品,明确承诺保证续保五年。
当然保费都会逐年随着年龄增长递增。
不管怎样综合来看,百万医疗险绝对是内地医疗险的一大步提升。
04
为什么内地的医疗险会有如此巨大的进步呢?除了先进地区产品的倒逼的原因外,还有几个关键助力点:
第一,80后、90后新一代人群成为的投保用户之后,保险观念大范围普及——现在基本上,大家有意愿购买的第一张保单往往都是百万医疗险——参保率提高可以起到保险分散风险的作用,所以费率会大幅降低、性价比大幅提升;
第二,现在医疗险的参保人群普遍年轻——年轻人理赔率低,保险公司的风险成本就低;
第三,内地医保进步明显——社会医疗保险已经承担了大量最底层的保障,大大减轻了百万医疗险承担的赔付责任,也降低了保险公司的成本;
第四,保险公司的行销策略推动——保险公司短期内为了迅速抢夺市场,先用低保费优势吸引客户,至于赚还是亏,到时候再看。
正是在这些各方合力的推动下,打造出来百万医疗险这个超级网红IP。
不过喧嚣之下,我也必须给大家澄清一个认识——
百万医疗险也好,社会医疗保险也好,这些医疗险的角色最多是对我们医疗费的一个补充,都是先产生了医疗费用再去报销的。就算能赔200万,也是你看病花了200万才有得拿。它并不能解决因为一场重大疾病,而对整个家庭财务状况带来的冲击。
比如说家庭支柱一旦罹患重疾,不光要治病,还要考虑家庭开支从哪里来?房贷怎么还?孩子的教育费谁来付?未来几年的营养费、看护费百万医疗险也覆盖不了,怎么办?……
所以百万医疗险不能取代重疾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更全面更充足的保障效果。
最后总结一下:
我认为,百万医疗险尽管现阶段存在一些争议,但绝对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正能量“网红”,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张百万医疗险保单。
顺便给大家一些挑选建议:
1. 保障期限:从刚开始的一年期,逐渐过渡到“五年保证续保”,相当于延长了保障期限,降低产品停售的风险。尽可能购买“保证续保”的产品。
2. 保障范围:除了住院报销、癌症保额翻倍、特殊门诊等责任外,25种高发重疾、质子重离子等项目也逐渐被加入。保障范围肯定越大越好。
3. 保费水平:随着技术发展,保费在逐步降低。但保费是否合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某个产品的保险责任没什么特别,保费又特高,十有八九就是坑。
4. 保额:虽然市面上的产品保额越来越高,但说实话,100万和200万真心没差别,不需要太纠结保额,一般你也花不了这么多。
5. 增值服务:有些产品包含的增值服务确实越来越丰富,但对于没有写进条款里的东西,建议看看就好,没有必要作为主要考量因素。
需要再强调的是,一个家庭要做这个保障规划,还是必须先还原整个家庭的财务状况,进行整体保险评估后,根据家庭财务状况,把百万医疗险作为整体方案的补充。
想学习更多保险知识,防止被忽悠的朋友,可以评论或私信关键词“训练营”,报名参加“小白八天保险训练营”,八天让你轻松学透保险这个行业,再也不怕掉进代理人的坑里;
想直接让理财师帮忙做家庭保障规划,或者是已经买了保险,不知道有没有掉坑的朋友,可以评论或私信留下你的姓名和联系号码,我让理财师帮大家做个免费的保障规划服务,为你和家人量身定制保障方案,匹配最适合自身、且性价比高的保险产品。希望能帮到大家。
作者简介:孙明展,候选北美精算师、国际金融理财师、中山大学金融系、统计系专业硕士导师、创必承创始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孙明展
标签: 中国保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