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太保新高管带来新气象
“对国家、行业及企业这三方面的信心,让我最终决定加入中国太保。”太平洋寿险拟任总经理蔡强在4月1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首次公开回复他加入中国太保的原因。
新一届董事会落地、寿险转型、车险综改……在4月1日召开的中国太保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新一届管理层就投资者关注的问题交出一份“三十而立”的新答卷。
年报显示,2020年,中国太保实现营业收入4221.82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营运利润311.4亿元,同比增长11.7%。中国太保总资产1.77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5.9%。据中国太保总裁傅帆表示,上市十几年以来,中国太保年均分红率高达47.6%。
新一届董事会带来新气象
3月26日,中国太保发布公告称,同意选举蔡强为太平洋寿险第七届董事会董事,并聘任蔡强为太平洋寿险总经理。在此次发布会上,太平洋寿险拟任总经理蔡强首次公开亮相,并回复加入中国太保的原因。他说:“第一个是对国家的信心,中国基层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让我对国家经济未来的发展非常有期待。第二个信心是对保险行业的信心,虽然保险业最近几年面临很大的转型挑战,但从行业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前景来看,仍然有非常大的上升潜力。最重要的是对中国太保的信心。”
“中国太保有三个最吸引我的地方。第一,三地上市是公司最大的优势。优势也表现在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公司治理国际化和现代化,公司治理未来会有很大提升优势。第二,中国太保在‘保险+大健康’‘保险+康养’的战略布局非常完善,同时管理层长期主义、专注价值的经营理念和我非常契合。第三,中国太保三十年如一日做保险,沉淀下来的干部,从上到下、从内勤到外勤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务实、正直又勤奋,和我原来传统印象中的国企完全不一样。”蔡强说。
在被问及新任董事会成员对经营发展已经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时,中国太保董事长、执行董事孔庆伟表示,对于中国太保的发展而言,过去一年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国太保发行了GDR,实现了公司治理的现代化,当前第九届董事会的成员已经到齐,为中国太保带来新的理念和前瞻视野。
寿险开启“长航行动”
受新单保费负增长和新业务价值率下滑影响,2020年,太平洋寿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119.52亿元,同比下降0.3%;个险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290.35亿元,同比减少26.7%;实现新业务价值178.41亿元,同比下降27.5%。传统的代理人线下展业、增员和基础管理模式受阻,新保业务出现负增长,新业务价值增长承压。
“去年的情况对于行业、公司来说均存在比较大的挑战和压力。”太平洋寿险拟任董事长潘艳红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平洋寿险已开始寿险代理人“三支队伍”建设,并在今年正式发布了“长航行动”,在长期主义的理念下,力求价值的持续增长。
在被问及太平洋寿险“坚守价值”与“地位稳定”之间的关系时,潘艳红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潘艳红表示,坚守价值的稳固发展,是中国太保2007年A股上市以来一直坚守的方向。当前,在新的转型周期当中,市场发生了变化,寿险业务的经营方式亦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太平洋寿险追求价值可持续增长的方向不变。至于市场地位的稳固,潘艳红表示,保费很重要,但市场地位不能简单等同于保费收入,而是公司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等方面能体现头部企业的地位。
潘艳红进一步表示:“这两方面是完全一致的。价值可持续增长一定会带来头部企业地位的稳固。”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太保今年寿险业务开端出现了较好的态势。但是随着重疾险的新旧切换,给寿险业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压力。潘艳红表示,太平洋寿险会坚持“长航”计划的方向,很多工作亦在有序进行中。随着各项工作逐步落地,太平洋寿险的转型发展将会加强,并将在业绩上有一定呈现。
积极布局康养领域
2020年,中国太保全面推进养老产业布局,大健康战略规划迈出坚定步伐。
中国太保2020年完成首期养老不动产百亿投资布局,在成都、大理、杭州、上海、厦门、南京等6个城市落地7个建设项目,开工养老社区项目总建筑面积达51万平方米,在建床位6300张,储备养老床位接近1.1万张。
傅帆表示,中国太保东西南北中的养老产业全国版图正在形成。“颐养、乐养、康养”三位一体的全龄覆盖产品和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此外,中国太保在集团层面成立大健康发展专业委员会,全面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地实施。
2020年,中国太保牵手瑞金医院,共同设立广慈太保互联网医院,致力于打造与保险业务相结合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与红杉资本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住址医疗等大健康产业链的长期投资布局。
孔庆伟介绍,尽管去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中国太保始终开展各项努力,诸如布局大健康计划、安信农险正式更名为太平洋安信农险并将业务拓展至全国、太保安联也更名为太平洋健康保险等。中国太保还积极运营市场化机制,引入优秀人才。
孔庆伟表示,在董事会的推动下,中国太保积极布局康养领域,打造最专业、转便捷的健康管理体制。据披露,广慈太保互联网医院已经拿到牌照可以正式运营,今年四季度,成都太保家园亦将开园迎客。
四方面推进车险高质量发展
2020年,太平洋产险实现业务收入1477.34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车险和非车险分别实现业务收入956.7亿元和520.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30.9%。
2020年,太平洋产险业务实现较好增长动能转换,一方面非车险业务占比达35.2%,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车险续保业务已成主要增长动能。
“综改实施后的2021年,车险面临全面挑战。”太平洋产险总裁顾越表示,未来将从四个方面推进车险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客户经营方面,太平洋产险成立个人客户中心,从之前的产品经营全面向客户经营转型,实现从侧重车辆的增量转变为对客户端保险需求的深度挖掘。二是在数字平台方面,充分运用太平洋产险现有科学技术手段,搭建数字化的经营平台,实现精准营销。三是抓好集约化营运,从点上的集约化转向系统的节约化,从线下的集约转为线上的集约,向国际一流的先进营运体系靠拢。四是服务驱动,重构客户服务体系,包括服务资源的配置、客户服务的体验以及加大服务产品研发力度等方面。
2020年,太平洋产险的健康险、责任险、农险等新兴业务领域保持快速发展,其中农险实现微利,原保费收入94.42亿元,同比增长39.3%,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顾越表示,车险综改挤出效应明显,非车领域竞争加剧。目前,太平洋产险的非车业务综合成本率过百,较之前有所抬升,但仍好于行业平均。他表示,非车险亏损的原因,主要来自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方面。一是经营性亏损,即车险的挤出效应和个别险种受到疫情的滞后影响以及信用风险加剧以后,出险率明显提高。此外,个别险种费用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和受非洲猪瘟影响下养殖险承压都是造成非车险亏损的经营性因素。二是非经营性因素,由于非车政保业务分期支付方式,在现行会计政策的影响下,造成对当期损益产生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