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案例来看保险认知误区,你中招了吗

春晓 47 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很多家庭而言,保险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消费者们在选购保险产品时,也需要对保险产品有自己的正确认识。

三个案例来看保险认知误区,你中招了吗

可是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常见的认知误区,那么接下来这三个认知保险误区,大伙是否“中招”了呢?

认知误区一:只谈收益不看保障

胡小姐最近刚买了份保险,每年7000元,只要缴费20年,就可以每一年返还8000元,收益非常不错。可是胡小姐对于这份产品的保额、保障范围等方面却是一无所知,言明自己就是冲着收益来的。

不难看出胡小姐对保险有一定的误解,这种“重收益、轻保障”的现象在当今社会有很多,但大家购买保险的初衷就是为了保障,收益只是附带的功能。

认知误区二:保险越多越安心

湖南的华先生在经过一次保险理赔之后,对于保险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也因此,他开始不断物色保险产品,给自己和家人购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险种。每年的保费都得花上好几万,而他和妻子的年收入加起来也才20万左右,缴费压力特别大。但是一想到这都是为了今后规避风险带来的影响,就算压力再大一点还是得买啊!

实际上,购买保险产品也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家庭经济条件来合理规划的,不然在享受保障时,也可能会遭遇经济压力过大从而影响家庭生活水平。

认知误区三:有了社保还买商业险干嘛

洪女士的公司福利待遇还不错,单位给交了五险一金,还为员工购买了团体险。洪女士觉得保障很充分,自己完全没必要再掏钱额外的购买商业险。

其实洪女士这种想法在当下很多人身上都会有,可能现在因为自身条件足够一个人生活,所以对商业险并不是那么看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明白商业险也有着社保没有的优势,它可以保障个人、家庭在遭受不同风险时,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赔偿。

以上这三个认知误区,不知道大家在看完之后,是不是知道自己“中招”了呢?如果不小心“中招”了也不要紧,及时改正,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在选购保险产品时,买到最适合自己的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