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究竟靠不靠谱?从法律角度道破投保困惑

艾奇保险网 147 0

  大家好,我是杜钘格律师。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话题主要是保险。作为一名律师,跟大家聊保险,我也认为有必要解释一下:我们团队致力于财富管理和规划传承,为个人客户和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客户,提供专业咨询、纠纷解决等服务,所以我们对保险、保险金信托、家族信托等财富管理工具都有相对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本人也担任保险行业协会的调解员,会参与一些保险纠纷的的处理工作,包括投保过程产生的纠纷以及后面的理赔纠纷等。

  基于这些工作背景,平时找我咨询保险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也比较多。尤其近期疫情的原因,激发了大家的风险意识,不少人开始考虑配置保险问题,隔三岔五会有朋友问我应该买什么保险、有哪些注意事项等等。

  通过交流,我发现还是有很多朋友对保险了解的不够清楚、不够准确。

  所以正好借这次机会,我梳理了被问的比较多的几个问题,今天跟大家聊一聊。

  

保险究竟靠不靠谱?从法律角度道破投保困惑 第1张


  一、新冠肺炎的治疗费用国家兜底,买保险还有用吗?

  1. 此次疫情中,确诊和疑似患者的治疗费用由社保和财政负担,个人无需承担。这种由国家兜底医疗费的现象属偶然事件,我们不能指望自己将来的风险也由国家负担,做好常态防疫很重要。

  专家介绍称新冠肺炎目前仍无特效药,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个人免疫力在康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对个人健康而言,免疫力很重要;那么对家庭而言,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即家庭的风险免疫力也同样重要。因此,做好家庭的常态防疫,值得我们重视。

  保险是一种非常成熟的风险分散机制,应当被重视和采用。

  

保险究竟靠不靠谱?从法律角度道破投保困惑 第2张


  2. 我们要区分医疗费用和疾病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区别,比如生病治疗期间的收入损失、后续的康复费用,万一不幸身故,家人继续生活的费用等,均不在医疗费范围内。

  后续配置保险时,若经济条件允许,建议医疗险、重疾险和寿险都配齐。

  不同险种解决不同的问题,医疗险是费用补偿型保险,解决实际发生的医疗费问题;重疾险和寿险是定额给付型,解决收入损失以及对家人的爱和责任的问题。

  二、感染新冠肺炎康复后,还能买保险吗?

  答:要根据康复情况、投保时间和险种等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康复后要买的是意外险和年金险,二者对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要求不高,一般来说只要符合投保年龄等条件,均可承保。

  如果康复后要买的是医疗险、重疾险和寿险,这三类保险对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求较高,核保也较严格,因此要看投保时是否完全康复、康复至投保时间隔了多久、有无后遗症等因素,如果不符合承保要求,那么就会被拒保。当然,也可能出现除外责任、加费承保或延期的情形。

  三、如果保险公司倒闭了,我的保单怎么办?

  答: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不用过于担心。

  商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与社会保险一样,起着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国家对于商业保险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从保险公司的成立和运营中的诸多环节都有监管。《保险法》中也明文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营必须稳健,要遵循安全性原则。

  因此,通过保险公司配置保障类保险和年金类保险,它的安全性是非常突出的。

  

保险究竟靠不靠谱?从法律角度道破投保困惑 第3张


  /制图:韩战法税-杜钘格律师/

  相关法条:

  1.《保险法》关于保险公司股东的要求:第六十八条

  2.《保险法》关于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要求:第六十九条

  3.《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关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限制性规定:第十八条

  4.《保险法》关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部分规定:第一百零一条

  5.《保险法》关于保险公司再保险的相关规定:第一百零三条

  6.《保险法》关于保险公司提取保证金的规定:第九十七条

  7.《保险法》关于保险公司提取责任准备金的规定:第九十八条

  8.《保险法》关于保险保障基金的规定:第一百条

  9.《保险法》关于经营有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破产时的相关规定:第九十二条

  四、发生事故后申请理赔,保险公司会故意拒赔吗?

  答:已经承保生效的保险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只要符合合同约定,保险公司都应当按合同履行其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担心保险公司会故意拒赔,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保险公司并不是靠“拒赔”来赚钱的,收取保费后进行投资运作才是其重要的盈利途径。

  再者,一款产品在设计时就已经将理赔的概率通过精算考虑在内了,理赔本就是保险的正常业务;理赔服务也是保险公司提高口碑和品牌的窗口。因此,无需担心保险公司会故意拒赔。

  实践中之所以存在诸多理赔纠纷,多属于以下四种情形:

  1、投保时对重要健康事项没有如实告知,引发理赔纠纷;

  2、申请理赔的事故不属于所承保的风险,比如发生重疾,拿着意外险或年金险的保险合同申请理赔,这肯定是无法获赔的;

  3、申请理赔的事故属于免责事项,比如意外险中醉酒驾驶、无证驾驶导致的事故均属于免责事项;

  4、恶意欺诈、骗保等情形。

  

保险究竟靠不靠谱?从法律角度道破投保困惑 第4张


  五、互联网保险平台众多,线上投保是不是更好?

  答:如果自己对保险非常清楚,或者非常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清楚,那么自行选择投保平台和保险产品,未尝不可。

  如果自己对保险不甚了解,生活工作比较忙,也没有时间精力去研究学习,那么不妨委托专业人士来协助自己甄选保险和配置方案。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做,是现代社会非常高效的工作方式。

  考虑到保险要陪伴我们终身,金额往往不小,也会存在后续服务的需求,慎重些总是好的。

  六、人身保险的法律功能,保障之外的附加价值解读

  保险为我们提供人身保障和资金规划的功能之外,从法律视角看,特定投保结构的保险有其特殊的价值,以下图投保方案为例:

  

保险究竟靠不靠谱?从法律角度道破投保困惑 第5张


  父母作为投保人为自己配置保险,指定子女作为受益人。该保险可以是寿险、意外险,也可以是年金险。这种投保方案具备非常突出的传承优势,简单来说可总结为:

  1.指定受益,按意愿传承

  人身保险可按意愿指定或变更受益人,受益人取得保险金,实现资产的定向传承。

  2.资产不变遗产,隔离被保险人的债务

  子女作为受益人取得的身故赔偿金,不是被保险人的遗产,无需用于偿还被保险人的税款和债务。因此,通过保险指定受益人,能够实现“资产不变遗产,留爱不留债”。

  3.保险赔款免纳个税

  保险赔款免纳个人所得税,可实现资产的免税传承。

  4.保单传承,私密快捷,化解继承纠纷

  通过保单指定受益人来传承财富,理赔时的依据是保险合同,不需要受益人之外的其他继承人参与和配合,理赔过程私密快捷,能够有效化解继承纠纷,让受益人快速拿到钱。

  七、总结:投保原则和注意事项

  1.每个人都需要保险

  保障类保险,确保我们在重疾意外等风险发生时,生活能够继续,老幼仍有所养;

  年金类保险,家庭资产配置中的防守型安全资产,同时实现财富按意愿流转和传承。

  2.先大人后小孩,先保障后理财

  父母就是子女的保障,经济条件不允许时,先配置大人的保障类保险;

  经济条件允许,所有家庭成员的保障类保险均应配置;

  保障之外仍有余力,再行借助保险搭建家庭资产的配置和传承架构。

  3.了解清楚再投保,趁早买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保险需求,了解甄选保险产品,合理配置保险方案;

  趁着还健康,早些投保,别等到想买时反而买不了;

  趁着还年轻,早些投保,毕竟每过一个生日保费就贵一点。

  以上是我分享的主要内容。

  虽是律师身份,但今天更愿意是以一个保险消费者的视角谈谈我对保险的理解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保险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