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XX寿嫩江支公司一名工作了16年的老员工实名举报该公司大量造假,存在总经理保费造假,骗保套钱谋取私利等问题。
该举报信一出,直接将中XX寿直接推上了热搜。
由于涉及到保险行业,我第一时间去了解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不禁感慨,行业多年来存在的问题,现在终于爆出来了。
实名举报保险公司领导的员工名叫张X丹,她在在举报信中一共提出了三点问题:
一是中XX寿嫩江支公司领导为了谋取私利,“长险短做”,骗保客户;
二是中XX寿嫩江支公司领导为了套取公司奖励及费用,窃取客户资料虚假增员;
三是中XX寿嫩江支公司领导为了中饱私囊,虚列费用,做假账。
中XX寿也对这件事情做出回应,表示正在调查,被举报人孙X刚已于去年离职了。
这个事件还在调查,但其中提到的现象在底下销售部门其实并不罕见,不仅仅只于老大哥保司,
利用这个机会,我提醒咱们老百姓要留意这类现象,也希望保险行业能够继续反思为何这类现象屡禁不止。
我们都知道,保险公司每年都会有“开门红”活动,就相当于保险行业的双十一了,
“开门红”期间保险公司一般都会推出“特供”的保险产品,大部分是理财产品,
根据张女士反映,
中XX寿嫩江支公司的领导,为了完成保险公司“开门红”阶段任务,
就把当时销售的某款长期的理财保险,包装成一年期的储蓄产品,诱导欺骗客户投保,
以此套取获得高额佣金、公司的奖励、绩效奖金等等。
等到第二年再统一安排这些客户退保,
届时钱已经被该领导收入囊中了。
这种“长险短做”的行为,客户根本拿不到“长险”本该有的收益,
而且会造成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保险公司把佣金支付出去了,但是实际却没有拿到多少保费,这样带来潜在系统性风险,长期以往势必会严重扰乱市场的秩序,对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产生影响。
所以这种行为,一直被银保监会严重打击。
早在2010年的时候就有个惊动整个行业的案例,
当年泛鑫公司的两位负责人开展了寿险代理销售业务,将保险公司20年期的寿险产品拆分成1-3年的短期理财产品对外销售,骗取投资人资金,
并对相关保险公司谎称该资金为泛鑫公司代理销售的20年期寿险产品的保费,通过保险公司返还手续费的方式套现。
通过此类“长险短做”业务,迅速获得利益发展。
很快,该模式下,就造成了资金链断裂,两位嫌疑人试图捐款逃跑时被抓获。
至被查处时,一共造成了3000多名被害人,损失8亿元。
被法院判处死刑,缓刑两年。
尚有前车可鉴,嫩江公司的这位领导还敢堂而皇之的进行“长险短做”,真是胆大包天。
我相信这样的乱象,在国内不只是仅此一家,其他的“吸血虫们”,希望你们也可以“好自为之”。
据张女士描述,
嫩江支公司为了完成增员人数任务,在内部窃取客户身份证等个人资料办理虚假入职,伪造客户签字,用身份证给其他业务员做经济担保,
再私开银行账户,将虚挂人力所得的佣金、各类津贴、奖励套现,
10多年来,每年都有200多个这样的虚挂人力!
每年利用这些虚假增援、可以套取公司的奖金、绩效和队伍建设费用几百万元。
张女士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保险公司“增员”的黑暗一面。
也许会有人疑惑保险公司为什么有“增员”的任务?
这是保险公司的套路之一,
保险公司需要增员,因为增员意味着保费,
你以为保险公司是招聘员工,其实他们招聘的是客户,以及客户的人脉资源,
招聘进去的员工,为了达到“转正”的业绩条件,不得不给自己买保险,找亲戚朋友卖保险,等到无人可卖的时候,业绩不达标,差不多就可以走了。
这是保险公司增员的目的。
所以一般保险公司为了鼓励增员,一般除了会给与产品佣金,还会发放增员奖励。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很多业务员会通过各种手段骗取增员奖金。
这位领导就是如此,
窃取客户的隐私,帮这些客户办理“入职”,制造虚假的增员,
一方面,可以获得“虚挂人力”的佣金,津贴,
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公司给的奖金,培训费用,和队伍建设费用等等。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一些网络游戏,新号通常能获得很多的福利,老玩家通过邀请新玩家开通新号通常也能获得非常多的奖励。
保险行业也是如此。
所以一些“老玩家”通过开通很多新号,假装邀请了“新玩家”加入了游戏,来赚取保险公司的佣金,奖金,津贴等。
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通过非法手段割保险公司韭菜。
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比如
某人寿保险公司上海分部的经理朱某,利用职务之便,虚假增员,虚构保单挂在这些“假人”名下,
以此侵占该保险公司的聘才费、训练津贴、人才引进奖励共320多万元。
最后以职务侵占罪被判处2年6个月拘役。
(案件裁判文书案号:(2019)沪0120刑初816号)
虽然曾经发生过不少类似的案件,但由于保险行业本身关注度不高,在社会舆论上也激不起什么水花,
这次经由张女士曝光出来,刚好把行业的黑暗面拿到太阳底下让大家看看,
这些保险行业的贪污腐败的蛀虫,也该整治整治了。
除了这些现象,
该领导呢还经常开虚假发票,作假账户报销套钱
每个月都为找客户签字,用保单号冒客户的回馈礼品,参加公司的旅游,宴请等活动。
将这些所得的钱都用来中饱私囊。
张女士提到,早在2019年她就已经就相关问题,向当地的银保监会举报。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
2019年12月,中国人寿嫩江支公司曾因虚列费用被黑河银保监分局连开4张罚单,被罚款10万元。
其中,上述被举报的当事人孙某刚为法定代表人,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1万元。
但张女士对这样的结果表示不理解,
有相关律师表示,如果情况属实,那这位领导的行为,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论是保险公司从业人员还是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人员,如果构成刑事犯罪的,均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相关规定:
保险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在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不得利用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或者保险评估机构,从事以虚构保险中介业务或者编造退保等方式套取费用等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行为。
如果保险公司违反前述等规定,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除依照规定对该单位给予处罚外,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任职资格。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且情节严重的,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禁止有关责任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进入保险业。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也应当依法给予处分。
是否应该有更严重的惩罚,我们还在等待调查结果。
中XX寿保险公司至今未对这件事做出更多的回应,
但目前就这件事看,张女士的手里应该是握有足够多决定性的证据。
这事如果真的石锤了,
那这桩桩件件,不可谓不刷新老百姓的认知,也一并送上了热搜:
客户投保理财产品,本想的是获得稳定的理财收益,不曾想却被保险公司高层当韭菜;
客户信任保险公司,在该保司投保,不曾想却被窃取隐私,被成为了一位“代理人”。
张女士把这件事推到公众面前,我由衷的感到钦佩,
这么些年,保险行业的这些乱象,也该治治了。
作为保险行业的从业人员真的想说:不要再逃避这些问题了。
该下决心,让阳光照进来了。
保险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十买九坑,买保险前仔细阅读下面的攻略可以让你少花几万块冤枉钱。
保险购买攻略:
史上最全保险攻略:避开95%的坑,少花10几万元!
为什么业务员推荐的保险几万块,网上的保险才几千?
小保险公司的产品那么便宜,靠谱吗?
网上买保险理赔难吗?
全网高性价比保险产品测评+全网最全保险选购攻略:
全面测评157款重疾险,选出2020年1月性价比之王
全面测评123款百万医疗险,选出2021年2月性价比之王
全面测评73款定期寿险,选出了2021年2月的性价比之王
全面测评195款意外险,选出2021年2月的性价比之王
保险退保指南:
史上最全退保攻略!手把手教你如何退保,立省五万块
保险套路揭秘:
今天,我把保险坑人的底,一一揭露
写在最后:关注【肆大财子】,私信领取以下免费福利
1.想给家庭配置最便宜保险,可以私信我“配置”,或者下方留言,我会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帮你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建议。
2.如果想诊断自己的保单是不是买贵了还是买坑了?又或者还有核保、理赔等疑难问题,也可以私信我“保单”,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标签: 保险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