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上百万人,RPA正在加速改变保险行业逻辑?

艾奇保险网 114 0

  就在今年的3月,我国银保监会公布了最新的保险数据。我国2021年保险代理人数据的下降幅度更是令人吃惊。具体来看,2021年12月31日,全国保险公司在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执业登记的销售人员641.9 万人。其中,92 家人身险公司执业登记销售人员 472.8 万人、占比 73.7%;90 家财产险公司执业登记销售人员 169.1 万人、占比 26.3%。具体从销售人员角度来看,代理销售人员从2020年的842万锐减到590万,同比骤减30%。

  那么到底是为何,保险行业的代理人数量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我们今天就从我国保险业最近十年的发展改革,来聊聊保险业的发展之路。

  随着2015年一次重大的政策变化--代理人资格考试的取消,我国商业保险企业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责去了解和承担企业代理人的筛选、组织、培训和考核的职责。在这段时间,我国保险行业的总体保费收入是逐年稳定上升的。

  但是高速发展的行业都难以避免出现行业本身产品服务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这也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对我国保险企业产生了刻板印象即“商业保险都是靠不住的,营销手段如传销”等对保险的不良刻板印象开始在消费者中涌现。对于此,银保监会也在2016-2017年,进一步引导保险企业“精细化发展”,“高质量发展”。自此,保险业开始逐渐发展出基于代理人团队的持续专业跑讯,以及针对代理人画像的个性化培训,作为了提升保险代理人综合治理提升的主要举措。

  同时,例如中国平安等大型保险企业开始启动基本法改革,以提升奖罚制度,并为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和不同定位的保险代理人设置不同的薪酬和业绩激励体系。因此,我国的保险业发展是主要以薪酬激励制度和代理人团队制度为主。

  这种体制其实逻辑也很简单,即“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优秀精简的高效队伍对于企业的价值远远高于结构臃肿,成员冗杂的保险代理人队伍。这也是裁员的一大原因--精细化高质量代理人团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险代理人规模锐减带来的可能产能减少,正在被高效能的数字化技术逐渐弥补。尤其新出现的 RPA,打开了险企业务流程智能化的新局面,进一步提升了保险业务各个流程处理效率,并被越来越多的在企业财务端和营销端险企使用。

  根据Capgemini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应用RPA的保险公司中,工作效率平均提高了50%左右,客户服务时间节省了80%以上。机器人自动流程化(Robotic ProcessAutomation,以下简称“RPA”)是以软件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业务流程自动化技术,使用户可以对标准化且重复性高的工作流程创建操作模板,通过部署 RPA 机器人来达到迅速、高效完成任务的效果。相比于以往的自动化技术,RPA 的优势在于它的独立性和非侵入性,无须改变企业原有系统架构的基础上便可以提升工作效能。

  同时,保险公司从新产品的发布、销售、服务、风控、理赔等整个生命周期设计基本上都有标准,而且由于保险公司面对的客户群体广大,业务量较大且是重复执行的,如果将这些工作转给 RPA 机器人,实现流程自动化,对后台运营效率、客户服务效率的提升均有所帮助。目前,采用 RPA 技术来减轻运营成本已经成为一种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同时,由 RPA+AI 技术融合而成的“虚拟数字员工”逐渐被国内险企应用于多个业务场景中。

  ▐ 从具体保险应用领域来看▐

  1.保险理赔处理

  通过使用RPA机器人来进行用户数据整合和验证,保险企业可以轻松整合来自多个系统的索赔信息,并通过机器人来代替完成数据收集、数据对比分析和理赔验证等流程。在设定后审核的具体要求后,RPA可以根据设定和申请人的数据进行比对。通过RPA来处理基础的理赔流程,保险公司就有效提高索赔总体效率,而理赔效率的提高,根据《保险业2021报告》将是和用户的满意度直接挂钩。自动化的理赔流程将帮助降低理赔的人为因素错误并提高客户体验。

  2.税务处理

  

淘汰上百万人,RPA正在加速改变保险行业逻辑? 第1张


  经过相关的业务单据填制以及审批报账过程,RPA收取到资金审批同意指令后,确定理赔人的情况后,即通过与银行连接的云支付功能,支付理赔与结果反馈。在期末进行财务系统数据导出,按照税务的主体进行数据的搜集与采纳,形成数据基础,按企业以往的财务规律形成规则,使机器人自行调整税会差异,凭借原有的校对检验公式进行调整,再进行下一步,将逻辑化的数据基础形成的底稿自动生成申报表,并打通税企连接端口,进行自动化纳税申报。

  3.营销服务

  通过RPA,保险公司进行营销活动可以从纯人工的呼入呼出方式转变为人机协作”的方式。RPA可以根据自身知识库内容以及公司提前准备的服务语录,模拟人工去接待客户。通过 NLP 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结合知识图谱和场景交互,实现 7×24 小时实时精准响应。保险企业如人寿保险,甚至已经通过RPA实施可以实时分析客服坐席与客户的语音交流内容,自动向客服坐席提供有助于客户的咨询信息的RPA机器人。

  因此,RPA 能将标准流程自动化,替代重复性工作,实现速度快、零人工出错可能性、7×24 小时不间断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让员工摆脱基础的重复性工作,优化了作业流程,延展了工作时间,节约了时间成本。而这也是保险公司精简体量,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

  ▐ 那么保险代理人真的要彻底淘汰掉了吗▐

  国外已有多份人工智能报告均悲观预言称,“保险代理人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在 90%以上。”然而,本文则认为基于 RPA 自身的特点,其更适合于具有规律性、同质性、重复性且业务量大的“理性”工作流程。但是,保险代理人的活动则更加强调“感性”的和客户群体互动性。只有保险代理人能够感受到客户的实时情感:不安、迷茫、犹豫、矛盾、愤怒等。因此,RPA并不会淘汰优秀的保险工作人员。相反,这些技术会支持辅助保险人员进行商业活动,解放保险人员的时间。

  与此同时,保险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也必须与之匹配。正如安永发布的《未来的保险代理人》报告亦显示,未来的保险代理人会更在意数字化能力和工具,工具的质量在决策制定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如下:在保险公司本身的精细化高质量发展意愿的加持下,RPA 将会重构传统保险业展业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优胜劣汰将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科技革新之下,优秀的,掌握多方面知识的保险代理人则不仅可以脱颖而出,更是有机遇享受技术带来的红利。


标签: RPA 保险 行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