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艾奇保险网 109 0

  经常会有朋友私信我,说看到很多首月1元保600万元的医疗保险,真能报销那么多吗?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1张


  这其实就是近几年非常火的百万医疗险,真的有用!前段时间我帮客户理赔,一个做了两次开颅手术的病人,医药费花了43万,医保报销了20万,剩下的医疗险给报了,自己没怎么花钱。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2张


  共计70万的保险金,其中20万是医疗险理赔金

  就这么有用,但我还是劝朋友们千万别乱买!

  医疗险为的是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它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险种,同时也非常复杂,复杂到让很多卖保险的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如果没弄清它的本质,你会觉得医疗险都是一副模样,买哪款都没分别;但当你理赔时,你可能才发现大变脸,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

  今天依着惯例来篇万字科普长文,把医疗险的方方面面就给大伙讲透了,看完这篇,你可能就完爆很多从业了,文章较长,但为了有个明白的保障,以后顺利理赔,一定要好好看。

  看完记得点赞收藏,一起走在正确的买保险道路上

  主要内容:

  一、医疗险是什么?

  二、医疗险有什么用?

  1、补充医保报销

  2、提高就医质量

  3、可以异地就医报销

  三、怎么买医疗险?

  1、百万医疗险

  (一)基本保障

  1、住院医疗

  (1)床位费、加床费、重症监护室床位费

  (2)药品费

  (3)治疗费

  (4)手术费

  2、门诊保障

  (1)特殊门诊

  (2)门诊手术

  (二)续保条件

  (三)增值服务

  2、小额医疗险

  1)适合人群

  2)排坑指南

  四、医疗险怎么赔?

  1、事发后及时报案:

  2、等待保险公司联系:

  3、搜集理赔资料:

  五、关于医疗险的其他问题

  1)有重疾险了还要买医疗险吗?

  2)百万医疗险免赔额一定越低越好?

  3)600万保额一定比200万的保额更好吗?

  4)医疗费用真的能100%报销?

  5)买了两份医疗险,出险了都可以理赔吗?

  6)买医疗险,选大公司,理赔会更快吗?

  如果你想要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建议,也可以直接找我,

  我会以多年的保险经验,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给出最实用的建议

  一、医疗险是什么?

  医疗险,是用来报销医药费的保险。

  医疗保险一般分为两类:国家医保 和 商业医疗险。

  国家医保是国家给的医疗福利,包括了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含新农合),不限年龄,即便患过重病也可以参保,不过只报销社保内费用,报销额度也不高。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3张


  商业医疗险,是保险公司自己推出的医疗险,很多医疗险都可以做到报销不限社保内外,最高保额几百万,花多少就报多少,是医保的有力补充。

  商业医疗险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有可以报销门诊费用的小额医疗,也有保额高达几百万的百万医疗;有专门保障癌症的防癌医疗险,也有适合三高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专属医疗等;你有钱也可以买高端医疗,去日本、美国看病都能帮你报销。

  我整合了一下市面上常见的医疗险,先简单看看这些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4张


  以上的医疗险,各有优势,可以满足我们的个性化需求;

  比如防癌医疗险虽然只会报销癌症治疗费用,保障面狭窄;

  但是健康告知很宽松,适合身体有小毛病,年龄比较大,买不了百万医疗险的朋友。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5张


  而中高端医疗险保费最贵,表格中的价格只是举例,不同产品保费差异会非常大;但保障最好,可以帮我们报销特需病房、到美日等国家的医疗费用;还会有就医直付功能,理赔流程根本不用费心。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6张


  不过真正适合大多数人的医疗险,还是小额医疗险和百万医疗险,因此我将重点介绍这两类保险。

  小额医疗险可以报销的钱不多,但是报销门槛很低,我们去看门诊、或小额的住院费用,都可以有的报销;

  而百万医疗险虽然报销门槛高,一般情况下用不上;但是保额高达几百万,当我们遇到承受不起的风险,比如说得了癌症等重病时,就会派上大用场。

  举个栗子:

  2018年,老王被野狗咬了一口,治疗看病总共花了4000多块,医保给报销了一部分,自费2000;

  2019年,在某天凌晨的时候,由于煤气泄漏引起了爆炸,结果,老王全身80%的地方被烧伤,随后经历多次手术以及ICU监护治疗,最终花费了70多万元。

  如果老王只有一份小额医疗险,被狗咬的治疗费用可以报销,但治疗癌症时,小额医疗险的保额完全是杯水车薪了。

  但如果老王还有一份百万医疗险,那故事可能就不一样了,医保报销后,除开免赔额,剩余的医药费都可以得到报销。

  二、医疗险有什么用?

  医疗险是报销医药费的,遵循的是损失补偿原则,不会重复报销。

  比如你就花了1千,那么就算你买了十几份医疗险,也只能是最多报销1千。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不能重复报销,那我有医保就行了,干嘛还需要商业医疗险?

  这是一个好问题,却不难解决,因为商业医疗险可以做到以下四点:

  1、补充医保报销

  每一个想买保险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而我回答了不下千遍。

  为什么有了医保,还需要买商业医疗险?

  因为商业医疗险可以帮我们报销的更多,报销范围更广!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7张


  ①报销额度更高

  医保的一大缺陷是,它可能hold不住大病的医药费。

  国家统计局每年会发我国卫生支出数据,这就是每年的医药费用,其中社会卫生支出说的是医保支出,个人现金支出则是自费部分。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8张


  2018年卫生支出是4万亿左右,其中医保支出占了60%,个人自费部分是40%。

  这样的比例如果是面对花费一万几千的小病小痛,自付40%大部分人都能承担得起。

  但是医保报销有最高限额,以北京为例,职工医保住院每年报销限额50万,居民医保限额25万,像老王这种重度烧伤,如果缴的职工医保还好,老王是居民医保,他自费部分至少是45万。

  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拿出这笔钱还是非常难的。

  而且很多城市规定了医保缴纳时间越长,报销额度越高,反过来就是缴纳时间越短,报销额度越低。

  比如说深圳缴纳不满6个月的,每年报销额度为10万左右(具体要看当时的社会平均工资),如果生了大病,完全不够用。

  而百万医疗险可以有三四百万,甚至600万的保额;即使是花费再多的大病,也可以轻松应对了。

  ②报销不限社保

  医保另一个局限性,是只会报销三大目录内的费用!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9张


  就拿药品费用来说,只有在药品目录内才可以报销。

  甲类药可以100%报销,而乙类药只能报销部分费用;除此之外,还有丙类药,常见于进口药、特效药,一分都不能报销!

  在年初国家对医保目录进行调整,覆盖的药品达到了 2643 种,上去数量不少了。

  但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国内目前共有 169470 种药,医保用药仅占全部药品的 1.56%。

  这意味着有近 98% 的药品是不在医保范围内的,如果要用到这些药品,只能全部自费。

  除了药品,医用器材也是值得关注,很多小手术也会用上医保不能报销的进口器材,上个月我们同事去做了胆囊相关的微创手术,就用到了很多美国进口的器材。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10张


  而很多商业医疗险不会有医保目录限制,所有药品费用都可以报销,能够有力减轻患者负担。

  3、提高就医质量

  去过医院都知道,医院经常出现“一号难求、一床难求”的问题;即使轮到自己时,也可能是“排队三小时。看病两分钟”的尴尬场景。

  除非,咱们去医院的特需病房、国际病房,享受VIP服务,而且除了预约容易,这些病房一般都是单人病房,设备齐全,环境非常不错。

  普通病房病人比较多,一般都是3-5人一个病房,如果床位紧张,或者病房是个大开间,病人更多。病房里探病的人来来往往,吵不说,还经常有小孩子跑来跑去,病人连换个衣服换个药非常不方便,时刻担心熊孩子掀开帘子,更不要说病人休养了。

  特需/国际病房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治疗体验不只上一个档次。

  给大伙看两张图,这是协和医院普通部: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11张


  这是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这区别一目了然吧。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12张


  但是医保讲究的是一切从简啊,只会报销普通病房的费用,想去特需病房那自己掏钱呗。

  但中高端医疗险可以做到报销特需病房和国际医疗部的治疗费用,生病也有VIP服务。

  即使是百万医疗险,如今也有一些产品能够覆盖这方面费用,比如说复星超越保2020特需版: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13张


  而很多百万医疗险虽然也只会报销普通病房费用,但往往也会带有不少增值服务,能够提高就医体验。

  以热销的百万医疗险——众安尊享e生为例,有费用垫付、重疾绿通、癌症特药等增值服务。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14张


  所以商业医疗险不仅能让看病报销得更多,还能让我们更加优雅地看病。

  4、可以异地就医报销

  “生在故里,身在他乡”,这是很多人的生活写照。

  比如去外地帮子女带小孩的老人,常驻外地工作的上班族等等。

  如果这时不幸生病,你不是当地的医保,那就要多花很多钱了,甚至一分都报不了。

  或者当地医院水平不够,想去外地大医院看病,想要医保报销,必须要经过医院办理转诊手续,同时提前做好异地就医备案等等,限制较多。

  但商业医疗险,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比如好医保·长期医疗险的医院要求:中国大陆二级以上(含二级)公立医院的普通部。

  只要符合了这个要求,你去哪个地方的医院,都没有问题。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15张


  如果你买的是有海外医疗保障的中高端医疗险,看病还可以整合全球医疗资源,去美国日本治病的费用都可以报销,非常不错。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16张


  三、怎么买医疗险?

  说了医疗险有用,接着我们具体说说怎么买?分为两部分内容

  怎么买百万医疗险

  怎么买小额医疗险

  1、百万医疗险

  一款医疗险能够报销多少医药费,主要看三点:

  保额:最多能报销多少?

  免赔额:低于这个费用不会报销!

  报销范围:是否报销还是不限医保目录费用?

  而百万医疗险,基本都是报销不限医保目录,保额也都是百万起步的,不用担心不够用;

  市场上主流百万医疗险基本都是5千 -- 1万的免赔额,如果是患上癌症、心肌梗塞等重疾,很多产品的免赔额就会降为0,问题也不大。

  当然为了迎合市场,保险公司也推出了0免赔的百万医疗险。但这类产品往往价格贵,停售机率很大,大家清楚需求,按需选择就好。

  所以,挑选一款百万医疗险,我们只需要重点从三方面入手:

  基本保障不能少,续保条件一定要好,增值服务越多就越好!

  (一)基本保障

  百万医疗险的保障,主要就是两部分住院、门诊。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17张


  分点具体讲讲这两部分内容:

  1、住院医疗

  百万医疗险住院医疗中的膳食费、护理费、诊疗费、医生费、检查检验费基本各家条款没什么差异,所以也没啥好说的,具体看下面几个保障条款:

  (1)床位费、加床费、重症监护室床位费

  床位费大多数产品的定义都是指被保险人住院期间实际发生的、不高于双人病房的住院床位的费用(不包括单人病房、套房、家庭病床)。

  如果想要高级病房的就需要附加特需、国际部医疗。

  因为一般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部的床位费一天也就几十,最多也就几百,即使有的产品,比如泰康健康尊享B+那种床位费日限额1000也影响不大。

  另外有的产品有加床费,有的产品没有,加床费主要是给儿童的监护人或者哺乳期的婴幼儿的报销的,个人觉得有没有也影响不大。

  (2)药品费

  关于药品费这里需要注意外购药是否能报销,外购药可能大家听着陌生,但是看过《我不是药神》就会有一些了解。

  目前很多治疗癌症的靶向药虽然纳入了医保,但这些救命药在各大医院普遍处于缺货的状态。

  如果急需用药,只能自己在外面的药房购买,如果你买的百万医疗不保外购药,那无疑是比较大的缺失!

  现在虽然越来越多产品在投保页面或条款写明了外购药保障,但大多数产品在条款里根本看出来保不保外购药!如果真想知道到底保不保,还是打理赔部门电话咨询最靠谱!

  但如果像太平洋乐享百万2019这样的药品费定义,就是不保外购药的,需要注意!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18张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19张


  另外还有的产品会在免责条款里写明不保外购药。比如泰康健康尊享B+: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20张


  (3)治疗费

  有些医疗险保障的治疗费是不包括物理治疗、中医理疗及其他特殊疗法费用的,比如说尊享e生2020、平安e生保2020、医保无忧2020、华夏医保通旗舰版: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21张


  我这里也找了个实际的报销案例: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22张


  其实缺少物理治疗等保障也不算太大的问题,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如果你非常在意可以选择没有这种限制的产品。

  (4)手术费

  关于手术费各家的定义也差不多,但也有一些产品会对于手术材料费进行限制,比如说泰康健康尊享B+和华夏医保通旗舰版: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23张


  转到7.56: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24张


  根据这个描述,人工肺需要用到的体内和体外导管包的可能就会不赔。

  另外还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对于器官移植的手术费用,所有产品都是不包括器官本身和获取器官过程的费用的。

  2、门诊保障

  说完了基本的住院医疗保障,下面再说说同样非常重要的门诊保障,一般一款合格的百万医疗险的门诊保障应该是这样的: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25张


  但是也有个别产品不是这样的,也就是说在门诊保障上动手脚,别着急,我一个一个来说:

  (1)特殊门诊

  保障打折:

  国寿的如E康悦C对于特殊门诊中的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仅提到了肾移植,没有其他器官移植的抗排异治疗。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26张


  设置限额:

  泰康的健康尊享B+对于特殊门诊每年的治疗费设置了限额,其中计划一的限额仅为10万。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27张


  也就是你得了癌症,做了化疗、放疗、靶向疗法、内分泌疗法,特殊门诊每年最高只能报销10万,对于一些治疗费用昂贵的癌症来说,大概率是不够用的。

  (2)门诊手术

  现在有很多疾病可以是门诊手术治疗的,比如白内障手术在很多三甲医院已经成为了门诊手术,白内障手术的各种费用加起来其实也挺多,按进口人工晶体计算,差不多一只眼睛要花费15000元。

  然而也会有产品会不包含门诊手术责任,比如:泰康健康尊享B+计划一,所以如果你在意这个保障就要留意了。

  (二)续保条件

  如果你看完了基本保障觉得差不多了,那你就错了,还有下一关,就是续保条件,毕竟保障虽好,但是第二年买不了了也挺坑!

  我将市面上热销的15款产品的续保条件做了整理,按照友好程度做了排序: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28张


  直接说结论:

  6年保证续保的绝对心里更有底,起码能保6年,像好医保这种6年后即使产品停售还可以免健康告知续保其他医疗险的是目前续保条件最好的了。

  另外,现在监管放开了长期医疗险费率可调,第一款终身防癌医疗险已经诞生了,目测很快就有可终身续保的百万医疗险来了,我们可以一起拭目以待!

  1年期的产品如果写明不会因健康状况和理赔情况而拒绝续保或单独调整费率,也可以放心。

  但是有的产品只写了不会单独调整费率或者续保需要审核,这种就需要再跟客服详细确认下了。

  最后是续保条件最差的,前1/2年续保需要审核,也就是说如果很不幸,买了的当年就发生理赔了,那后续就续保不了了,而且发生理赔后也很难再买其他医疗险产品。

  还有,如果有业务员跟你说:我们这个产品只要挺过了前1/2年,就能一直续保,这种大伙就不要信了,没写进合同,大概率是不作数的。

  (三)增值服务

  一款百万医疗如果经受住了基本保障和续保条件的考验,基本算能过关了,不过现在产品同质化严重,如果还想要挑更好的,那建议你再看看增值服务。

  可以重点关注:费用垫付、外购药报销、就医绿通、质子重离子等实用服务;

  尤其是费用垫付和外购药报销。

  费用垫付

  先说费用垫付,医疗险是补偿性费用报销保险,产品一般是花多少报多少,拿着医院发票找保险公司报销。

  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先拿钱治病,事后报销。

  这对很多拿不出钱的家庭来说,也很难,得了重病,家里得先买车买房,借钱治病,然后报销,拿钱还钱,听起来就很麻烦。

  而且像把房子卖了,这会卖了,拿回了报销款原价可就买不回原来的房子了。

  费用垫付是保险公司险给我们垫医药费(押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买的医疗险,垫付有没有限额。

  关于外购药,刚在药品费小节已经讲到了,这里不再赘述,最好挑选合同明确保障外购药的产品。

  就医绿通

  就医绿通,是医院专家为患者开通的便捷就医服务,让患者可以获得及时、优质的医疗资源。

  但需要注意,绿通仅仅是一项服务 :使用绿通,可以让我们就医更便捷 ,但就医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支付的 。

  大部分的绿通服务都是保险公司从第三方采购的,真正为我们服务的是第三方公司,不同保险公司的绿通服务,也有一些差别。所以也不要过分看重这一点。

  质子重离子

  目前在恶性肿瘤(癌症)的治疗方法上,有三大常规手段:

  手术:手术切除肉眼可见的瘤体;

  放疗:全称是放射治疗,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

  化疗:全称是化学治疗,通过药物经血液杀死癌细胞;

  大家提到的质子重离子就是属于放疗的一种 ,我们可以看作是放疗的升级版。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质子重离子治疗的,以上海医院为例,明确了以下几类不适用情况:

  非实体性肿瘤,如血液肿瘤(白血病)等;

  肿瘤已发生多发远处转移的,且转移灶≥3个;

  同一部位1年内接受过放射治疗或放射性粒子植入;

  其他不建议施用质子重离子治疗的情况;

  暂未开展儿童(<14周岁)肿瘤的质子重离子治疗。

  总结来说,得符合收治要求才行,不是有钱想治就能治的。所以质子重离子是个很好的增值服务,但也不是挑选百万医疗险必须要考虑的。

  2、小额医疗险

  说完了百万医疗险,接着说小额医疗险。

  小额医疗险保额比较低,一般也就是1-5万的样子,免赔额低,报销门槛也低。感冒发烧、肠胃炎等花费都能报销,不过也因为报销门槛,理赔后第二年不易续保。

  1)适合人群

  体弱多病的孩子

  孩子本就免疫力低下,体质差一些的更是小毛病不断,经常性跑医院。

  虽然一次小病费用多数家庭都能承担,但多次叠加后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再加上像疫情期间,很多人阶段性没有收入,此时如果给孩子配置有小额医疗险的家庭,能缓解家庭不少的经济压力。

  社保不在常住地

  经常有朋友给我私信的开头就是,社保在重庆,人在深圳;社保在无锡,人在上海等等,每年有大批的人逃离北上广,就有大把的人涌进北上广深,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社保不在常住地的朋友真不在少数。

  常住地没有社保,不用住院的小病小痛,通常要自费,如果配置了小额医疗险,就可以分担这部分费用。

  追求全面保障的人

  已经投保了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的人,如果还有预算,可以考虑投保一份小额医疗险作为补充。

  前者转移大病风险,后者转移小病风险,让自己的保障无缺口,有非常完善的保障,生病不花自己的钱。

  关于怎么选,注意产品的以下几点就够了。

  2)挑选要点

  价格便宜

  买保险,就是要用最少的钱去撬最大的的杠杆,小额医疗险保额不高,本身杠杆不高,所以尽量选个保费便宜的。

  看等待期长不长

  常见的医疗险等待期很多是30天,但也有一些是90天等待期的。

  看免赔额

  一般小额医疗险没有免赔额,比如说有的产品免赔额是100,有的按年龄分段,年轻的100,年纪大的500。

  看健康告知严不严

  健康告知询问很多很细,需要注意自己是否符合健康告知,有些会问2年内住院情况,如果不符合尽量选择健康告知宽松的,问的少的产品。

  生效时间长不长

  小额医疗险的生效时间一般为次日零时,但也有一些投保后4天才生效的产品,这点主要影响因为意外造成的治疗费用,大多数产品对这部分费用理赔是没有等待期的,因此早一天生效,早一天保障。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29张


  保障责任有无缺失

  注意产品是否有些疾病不保,例如有些产品不赔脂肪瘤。

  注意产品的除外医院

  有些产品规定某些地区的医院不能报销,举个例子,如果产品规定,北京市平谷区的所有医院都不赔,那么住在这个区域的人就不适合,或者买了该产品要去别的区域看病。

  符合需要小额医疗险的人群,选择产品避开注意以上这些事项,就能够挑到一款合适的小额医疗险了。

  说完了医疗险怎么选,接下来看看医疗险的理赔情况。

  四、医疗险怎么申请理赔?

  医疗险是非常容易发生理赔的险种之一,对于买了医疗险之后,怎么理赔也是必要的知识储备,为大家完整还原理赔流程,一般如下:

  •事发后及时报案

  •提交相关理赔资料

  •理赔款项到账

  好医保理赔流程就是这样的: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30张


  下面我们对具体的流程进行分析:

  1、事发后及时报案:

  如果出险,先把医院的事项安顿好,要记得电话保险公司进行报案,或者咨询一下保险公司具体的流程。

  医疗险和小额意外医疗,晚点报案都是可以正常理赔的,但是对于一些特大的意外身故伤残的案件,保险公司担心骗保会存在报案时间上的要求。

  2、等待保险公司联系:

  一般报案后,当天或者过1-3个工作日,保险公司就会有专人电话联系我们,协助我们进行理赔,并且针对具体细节进行沟通答疑。

  3、搜集理赔资料:

  按照保险公司的要求,如实提供理赔资料,一般包含内容如下:

  病例资料

  医生诊断证明

  用药清单明细

  医疗费用发票原件

  出险人银行卡复印件

  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帮客户准备的理赔材料:

  

医疗险科普:没避开这些坑,我劝你谨慎入手医疗险 第31张


  这里面有两点需要提醒大家:

  如果住院医疗清单较多,请务必统一放在文件夹中妥善保管。

  医疗费用发票如果遗失,是没办法申请补打原件的,会严重影响后期理赔进度,所以发票原件一定要妥善保存。

  如果是异地就医无法使用医保直接结算,需要提交发票到社保机构进行报销。

  报销后发票原件会被收回,凭分割单再去其他保险公司报销剩余部分。如果需要向多家保险公司报销,基本也是类似的流程。

  其实理赔并不会像大家想象中的麻烦,只要准备齐资料,按照流程提示一步一步往下走就好。

  所以我们在买保险的时候重点关注保障即可,不必过分担心“理赔难”的问题。

  五、关于医疗险的其他问题

  1)有重疾险了还要买医疗险吗?

  其实,重疾险的原理很简单,只要是得了约定的疾病,保险公司就会赔上一笔钱,这笔钱用来治病、调养身体、甚至补贴家用都是可以的,总之,自由安排。

  可能有的朋友就会好奇了,既然重疾险也会赔钱,那还需要买医疗险吗?

  当然是需要的,要知道,重疾险是无法代替医疗险的,他们各有各的作用。

  虽然重疾险会直接赔一笔钱,但前提是要发生指定的重大疾病。在此之外的疾病,重疾险是不管的。

  而医疗险,虽然什么病都能报销,但也只管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也就是花多少报多少。并不管你收入的损失和修养护理的费用。

  2)百万医疗险免赔额一定越低越好?

  比如一款产品的免赔额是1万,那么低于1万的费用就不会报销?

  既然这样,可能大家会想,那自然是免赔额越低越好啊?

  其实,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了解背后的逻辑,你会发现,免赔额不一定越低越好!

  免赔额越低,就意味着报销门槛越低,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种产品亏损概率会高得多,第二年很有可能就干脆不卖了。

  这对咱们消费者来说,未必是好事。因为买医疗险,产品的稳定性还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一年有了结节、糖尿病、高血压等毛病,第二年可能就买不了其他产品了。

  反而,百万医疗险因为免赔额较高,过滤掉绝大部分的小额理赔,这种产品不会轻易下架,价格也趋于稳定。

  其实,也可以这样想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相比好几万甚至数十万的医疗费用,一万来块的免赔额,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所以说选择医疗险,免赔额不是越低越好,还要考虑产品的稳定性。

  3)600万保额一定比200万的保额更好吗?

  所谓保额,也就是这份保险最高能报销的钱。因此,总是有不少人觉得,保额越高的医疗险更好。

  就拿我邻居来说,前段时间,他准备买一份医疗险,但同时看中了两款产品,有点纠结,一个是600万保额,保费会贵一些;一个是200万保额,保费自然也就便宜一些。

  我帮他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第一款产品,除了保额很高之外,并没有其他突出的优点。对普通人来说,并不会特别实用。咱们平时去公立医院看个病,一年医药费加起来也用不到几百万。

  所以,为了追求高保额,而多掏冤枉钱,在我看来是没必要的。对于的大多数人来说,一份两三百万保额的医疗险,已经够用了。

  与其关注保额,还不如重点关注产品本身的保障。

  4)医疗险真的能100%报销治疗费用吗?

  保险公司为了能吸引消费者,会制作很多精美的宣传,比如:只要住院,100%报销医疗费用。于是,也不断的有朋友来留言问我。

  一份几百元的医疗险,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吗?这其中有没有什么猫腻?

  其实,大多数医疗险的报销,一定是存在着一些报销前提的。比如说大多数产品都是规定的有社保的要医保报销后100%报销,没有经过医保报销只能报销60%。

  而且一般医疗险都会写明“合理且必须”的费用。

  这个我们也不用担心,是不是合理的,不是我们或保险公司说了算。只要我们遵循医嘱,医生认为是合理的费用,就没问题了。

  其实,也能理解这种规定,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什么情况都可以报销,那大家都去用最好的药,这就会造成医疗资源滥用,而保险公司也会血亏,这样就只有不停的涨价,那么以后所有的产品都会变得非常贵,最终损害的还是所有消费者的利益。

  哪些费用是不能报销的,在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都会写明,大家在筛选产品的时候,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5)买了两份医疗险,出险了都可以理赔吗?

  医疗险属于报销补偿型,花多少报多少。

  根据实际支出费用,按合同的约定进行报销,报销的数额不能大于实际花费。

  所以,即使买了多份保额是几百万的百万医疗险,只花了2万块,那最多报销也不会超过2万,不能重复报销。

  所以,无论同时买了多份百万医疗险,也是不能同时理赔的。

  6)买医疗险,选大公司,理赔会更快吗?

  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理赔的关键是看合同的白纸黑字 ,只要符合条款,就可以赔。

  但是不同的保险公司,理赔快慢确实是有区别的。有的公司简化流程,支持在线提交资料,有的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所以这些公司的理赔速度,可能会比其他保险公司快一些。

  因此,理赔快慢是跟许多因素有关的, 跟保险公司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不能片面的说大公司就会赔的快。

  关于医疗险,你还有哪些疑问?记得点赞关注转发三连,后续会在评论区或者私信解答大家的疑问。

  写在最后

  我是深蓝君,专注保险测评,日常科普保险干货。

  保险里的坑数不胜数,我们老百姓真的防不胜防。

  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我呕心沥血整理了一系列知识干货,欢迎自取


标签: 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