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做理财规划,并不仅仅是“规划财务”,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梦想”。之前文章中,教大家进行财务盘点的那个部分,负债表中有一项是“各种梦想”。我们的一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梦想,可能是想去环游世界,可能是想要去读个更高的学位,可能是做成某一项公益事业。归根到底,所有的梦想都需要“钱”来实现。
理财规划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计算你现在所在的点和未来实现梦想需要的差额,找到自己需要把收入提高到什么程度,然后重新进行职业规划。比如我上周六刚刚给橘长做完一个深度个案,她想在广州买一套房,而买房意味着需要每个月支出需要增加近2w。然后我们就一起深挖她现在的业务、找到潜在能拓展的新业务,最后找到了每月收入增加2w的可能渠道。
所以,理财规划的本质,是人生规划。
做完财务盘点以后,你会对自己的现金流、资产负债有一个基本认知,同时也会知道要实现这些梦想需要花费多少钱。为了赚到这些钱,你需要:增加收入、减少不合理开支,然后对比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账户的模型,通过逐渐调整,让自己的资产配置更接近标普模型。
比如,很多同学做完财务盘点以后,发现第二象限的“杠杆账户”是空的,那你就要通过配置保险来对冲人身、职业、婚姻、税务风险。你发现自己第三象限“高风险投资账户”是空的,而你自己对风险没那么厌恶,那就要去学习如何基金定投、如何筛选私募、如何买股票;要是不喜欢高风险投资品这个账户就不用配了;或是你发现“高风险投资账户”比例过高,遇到股市大跌的时候可能连本金都赔完了,就应当调减这部分的比例。你发现第四象限“保本增值账户”只有银行定期,那可以再买一些债券、年金险等等。
喵写这个系列的所有文章,都是围绕着现金流、标普四象限账户来展开的,具体到落地,才是保险、买房、买各种投资品。
今天这一篇,讲的是第二象限“杠杆账户”的保险。
一、保险可能真的和你想象中不一样
前段时间,我给写手团送了一个福利,可以帮团队的小伙伴们做免费理财咨询个案。
这些小伙伴都是经过高强度作业的考核,还有甲方各种约稿历练,“千挑万选”出来的。相比于大多数的同学,他们的学习力、自我提升意愿更强,收入渠道也不止是工资。
结果我发现,即使是这些“上进青年”,大部分人的“第二象限”的账户也都是空的。其中有一部分认为保险“没用也不必要买”;一部分想买,但是总是遇不到靠谱的代理人,自己去学也很难落地,找不到合适的产品。
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花5万块钱去学“理财规划师”课程,并且甚至干脆入行去保险公司学习的主要原因。
因为之前遇到过许多的“不靠谱”,我很难真正意义地信任一个人,把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交给他打理;也没有遇到过哪怕一个真正站在我的角度为我规划的保险代理人,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推销给我产品。
嗯~一切找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自己去学,总行了吧?学会了,还可以顺便惠及一下身边的朋友和自己的铁粉~
1.保险是干啥的?
2年前,我学到的说法是“保险是对于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保障”。其实今天回来看,这种认知是非常片面的。保险的作用,比我们传统意义上知道的要广泛得多。
更确切的说法应当是,“对冲风险”。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除了我们熟知的人身风险、健康风险,还有职业风险、婚姻风险、政策风险、税收风险、投资风险。
保险的配置,除了能让我们“生病的时候有钱看病”,还可以帮我们对冲诸如婚姻、政策、投资、债务带来的风险。
比如说,我们很多90后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原生家庭经济实力比较好的话,父母往往会在孩子结婚前送给孩子一套房子,登记的是孩子的名字。这套房子是婚前财产,但是万一结婚以后孩子加了另一半的名字,再离婚,这套房子是可能被分掉的。又或者,婚前财产买了一套小房子,婚后增值了,于是把小房子卖掉换了一套大房子,后来婚姻出现危机,大房子是会被分掉的。再或者,婚前存了300万,婚后七八年买了房,因为婚前存款和婚后收入发生混同,这套房也是可能作为婚后财产被分掉的。
父母可以通过付房产首付+买一份大额年金险保单,保单生存金用来还房子的贷款,确保这套房子为100%婚前财产;同时在房产证上留有孩子名字、自己名字,避免孩子独自处置这套房产。婚前现金也可以买成高现价的大额年金险保单,一方面可以抗通胀,另一方面也做了财产保全。
比如说,一些自己创业的小伙伴,如果公司破产,可能会面临债务风险。在公司正常经营期间购买的保险,在以后真的发生危机时,可以保全一些资产。
比如说,虽然我和刘丞可能4年以后才打算要小孩,但是我已经从去年12月开始跟小七老师学0~3岁孩子早教、学发展心理学了,并且给未来的孩子计划了1000万教育金。总不能等孩子18岁上大学才开始攒钱吧?我们现在就开始利用年金险进行强制储蓄。
比如说,你想让自己晚年生活更丰富一些,住更好的养老社区、有更大的消费自由度,那你除了每个月公司缴纳的养老保险,还可以在收入高的时候储备一些养老性质的年金险产品,60岁以后开始返还。
比如说,保险是避税资产。以被保险人生命为标的寿险,身故金100%归指定受益人所有,受益人不需要缴纳遗产税,也不会依继承法的继承人顺序继承。
就算你不打算开公司,也没有巨款要留给子孙后代,强制储蓄防止自己把钱花完也是需要的吧?
所以~人人都需要配置保险。
2.为什么有人说“保险都是骗人的”?
我们最经常听到的一个说法,就是“保险都是骗人的”。
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2017年,我大伯因为中风住院,结果我哥拿着保单去理赔,却被告知“不在理赔范围内”。我当时觉得,“就知道骗着你花钱买保险,等到理赔的时候却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真的是太坑了。”
现在,等我学得多了,我才知道,“买了保险却不赔付”是真实有原因的。
最常见的,就是购买保险时没有做如实告知。有一些人的身体状况其实是买不了保险的,但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买不了,于是就买了,后面等到真的生病了保险公司来核查,发现这个人一开始就不能买,自然就拒绝理赔了。
互联网上有一些消费型重疾险,价格比保险公司传统返还型重疾险要便宜很多。因为是自主购买,有的人不知道哪些信息要做如实告知,就可能出现理赔被拒的情况。
还有,理赔范围不匹配。比如我大伯的“中风”,它是不属于重疾险理赔范围的。任何重疾险条款中都会明确地标识出赔付范围内的病种,要是事先没有了解,就可能会以为“买了一份重疾险,包赔百病”,最后发现有的病它真的不赔……
咱们这一次只梳理基本架构,涉及保险条款中应当注意的部分,下一篇会详细来讲合同条款。
二、 社保+商保,全面保障体系
(接下来的图都是我从中国太平的企业培训课件中抠的)
1.社保
咱们通常说的保险,有社保和商业保险两套体系。最基本的保险就是社保~只要你有工作,你的工作单位都会给你缴纳社保。社保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个人缴纳的,还有一部分是所在单位缴纳的。像喵这种自由职业者呢,辞职以后没有公司交社保了,还是要自己找代理机构把社保交上,个人和单位都是自己承担的。
有喵粉可能会问,有了社保,我们还需要买商业保险吗?
当然要啦~
因为社保并不是100%报销的。
像喵这种经常去医院的,感受会更深刻,好些治肠胃炎的药都是自费药,这些药医保是不报销的。还有某些治疗癌症的特效药、进口药,也不在医保目录。医保只报销基本治疗所需费用,类似于护理费、康复费,社保是不报销的。同时,社保还有“封顶线”,意思就是超出这个金额就不报销了。
总之,有了社保,要是你生了大病,还是要自己付一部分钱的。
2.医疗保险
商业保险中,有一类医疗保险可以覆盖社保没有报销的这一部分费用,包括进口药、自费药费用、治疗费、护理费、救护车费、门诊手术费、膳食费都可以报销。不过这类保险一般会有一定免赔额,比如1万以下不赔付。
医疗报销险价格一般比较便宜,像喵这样26岁、有社保的女生,购买这样的医疗报销险,年缴保费只要300多块。
还有一类“低保费、大保额”的是意外险,通常年缴保费几十块、上百元就有几十、上百万的身故及伤残保额。比如我经常出差,乘坐各种交通工具频率比较高,就搭配了一个99元公共交通意外50万、私家车意外20万、航空意外100万;外加77元保航空意外1000万。这样每次坐飞机、出去旅行就不用单独购买旅行类的保险啦~
如果你刚刚毕业,没什么收入的话,至少要先把社保、意外险、医疗险配起来。20~30岁的小伙伴,意外险和医疗险加起来通常不会超过500元。
3.重疾险
有了这些基础的保障,接下来要考虑配备的就是重疾险了。
(1)重疾险和医疗险的区别与联系
诶,前面不是说了,社保+医疗险可以“看病不花钱”吗?为啥还有配重疾险呢?
因为,医疗险是报销性质的,但是其实我们还有一些由于生病带来的其他损失,医疗险是没办法覆盖的。
比如,因为生病,你不能去工作了吧。工资就断流了,房贷车贷怎么办?
比如,病虽然治好了,总得休息个几年吧,病刚好再去工作复发了怎么办?休息期间收入怎么办?
重疾险是“给付类”的保险。意思就是给你一笔钱,你怎么花,保险公司是不管的。之前听前辈讲过一个极端案例,有个客户重疾险买了300万保额,得了甲状腺癌,社保报销后自费了2万多,重疾险赔了300万,于是剩下的298万都可以自由支配~
(2)消费型与返还型重疾险
重疾险又分为消费型和返还型的保险。消费型适合收入不高的时候配,价格比较便宜,但也有局限性。消费型重疾通常没有身故责任,比如条款中规定“180天昏迷”可以赔付,要是有一个人昏迷了90天,结果去世了,由于没有身故责任,那保险公司是不赔的。
返还型重疾险通常带有身故责任,意思就是这个人即使是意外去世了,不在“重疾”范围,因为身故了,返还型重疾险也是理赔的。
比如我给我自己还有刘丞配的一个重疾,年缴保费6k多,交20年,保终生,30万保额。20年总保费是13w多对吧,假如我一辈子都没生大病,等我老死了,这笔钱还会给我的孩子。反正就是,要么人在的时候赔,要么人不在了赔,都不亏~
(3)重疾险保额
这个系列第三篇文章的案例二,喵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用年金险做两级杠杆,“26万支出撬动600万资产”的玩法,但是其中只有180万是我的,我还负债了420万对吧?
我作为家庭经济支柱,万一得大病了,我们家房贷还不上,房子被银行收走了咋办?让刘丞还贷款吗,他那点死工资,要还贷款还到啥时候去?还有,都生病了,这么可怜了,不能让我去挤医院楼道加的床位吧?是不得给生病多准备点钱?
所以,重疾险保额不但要覆盖治病本身需要花费的钱,还要覆盖生病后5年生活开销、家庭负债。一个人生病了,一定是会影响到家庭其他人的收入的,咱们就算打个75折吧。类现金资产就是可以快速变现的资产,比如股票,家里有人生病了,股票总得卖了给人治病或者还房贷吧。
这里给一个重疾险保额的配置公式~
但是你算一下会发现,这笔钱加起来真的还挺多的,可能没办法一下子配齐。没关系,我们可以先配足够一次看病的开销,后面随着收入增长再慢慢加保。
比如喵现在有一个30万赔付单次的,还有一个50万赔付三次且保额会“随着时间长大”的。前面的年缴保费6k,后面的那个年缴保费1.5w。因为考虑2~3年内会买房,大概会在3年以内加保到保额400万左右。
比如刘丞公司福利比较好,微软员工自带100万商保,所以我先给他配了30万保额的重疾,附加心脑血管专项30万保额,加起来年缴保费7k。
标签: 保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