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常见知识科普:不管你有多少预算买保险,顺序一定不能错

艾奇保险网 108 0

  我们常说的四大保障型产品是指:重疾险、寿险、意外险和医疗险

  这4个险种,对于个人或者家庭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

  不同保险面对的风险不同,所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也不同。

  但是购买的时候,有的说先买这个,有的人又说先买那个。

  到底怎么买才是科学的呢?今儿我们具体聊聊。具体如下:

  人群的先后

  了解的先后

  险种的先后

  产品的先后

  人群的先后

  

保险常见知识科普:不管你有多少预算买保险,顺序一定不能错 第1张


  1.先大人,后孩子

  很多人接触保险,都是从给孩子买开始的。

  因为做父母的,总觉得孩子很脆弱,给他/她最完善的呵护才更好。

  所以,不少年轻的夫妇都这样认为:

  “我有社保呢,先不用管我,给孩子先买上吧”。

  相信屏幕前不少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但“保险”不同于日用百货,它的本质作用是解决疾病和意外导致的“财务”问题。

  保险并不能避免疾病和意外的发生,只是去弥补“钱”的缺口的。

  而一个家庭的收入来源,全部来自于有劳动能力的“我们”——家庭支柱。

  只要家庭支柱能劳动、能工作,收入就不会中断。

  因此,我们每一个家庭购买保险,都要从“家庭支柱”保起。

  万一发生风险,保险赔偿的钱,也是为了弥补“收入中断”的缺口。

  而孩子即使生病或不幸遇到意外,对父母工作的影响也是一时的,对家庭收入的影响不是致命的。

  另外,从疾病角度来说,成人的大病患病率远高于婴幼儿。

  所以,孩子的保险完全可以放在大人之后购买。

  很多人觉得,也差不了两天,先买谁都一样。

  但无数的意外事件从来都不会留情面和时间:

  2019年10月10日,江苏无锡高架桥侧翻,3人遇难。

  2019年10月24日,上海金沙江路交通事故,2死12伤。

  ………

  说那么多好像在吓唬人一样。

  没错,我就是想吓唬你一下,希望有用!

  2.先大人,后老人

  除了给孩子买保险,其实很多年轻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身在家乡的父母。

  没错,不在父母身边时,能为父母做一点事情都是温暖的。

  但道理跟上面“先大人,后孩子”是一样的。

  家里赚钱的主力不再是父母,而是正值壮年的我们。

  我经常告诉向我咨询的朋友,给父母买了保险,也不要完全依靠于保险。

  因为实话讲,健康保险都是要问到健康告知的。

  我们真的对父母过往的健康情况了如指掌么?

  健康告知里的情况真的都完全符合吗?

  可能多数人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

  因此买了之后,万一有疏漏的,理赔时遇到麻烦也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面对家里的老人,基本的现金储蓄是一定要有的。

  保险也要买,但一定不是最先要买的那个人。

  记住,无论什么时候,家庭中的“关键人物”都是我们自己。

  先给自己买足保险,一定没毛病。

  了解的先后

  

保险常见知识科普:不管你有多少预算买保险,顺序一定不能错 第2张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买保险都是先从哪一步开始的。

  是不是都是被某某推荐或转发了一款保险产品开始的?

  相信不少朋友是从这一步开始的。

  在还没有搞清楚保险的真实功能和作用时,就已经开始上手产品了。

  这其实是一个“蒙着来”的行为。

  因为很多人潜意识里都认为保险就是报销医疗费用的,或者是一种可以赚钱的理财产品。

  所以只要“觉得”产品“好”,那就可以买了。

  不知道这样买下来保险的朋友,有多少是想吃后悔药的......

  保险的购买,一定要了解清楚其本质意义功用后,再去看产品。

  一个重疾险,就能分出至少6大类,你知道哪一类才是最需要的么?

  为什么消费型是适合自己的?

  为什么返还型的不建议买?

  为什么买定期不买终身?

  为什么买重疾险可以不带身故?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为什么?

  都源于一开始没有正确“认知”保险造成的。

  所以,买保险之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知”保险。

  文章一开始,我就告诉各位从哪里可以清晰的知道每一个险种的意义功用了。

  第二步,剖析自己的风险情况,规划每一种保险该购买多少。

  这是专业的一步,虽然我的文章中也讲过如何规划,但看(lan)不(de)懂(kan)的人可以直接交给北斗哥就好。

  最后一步,才是从“绚烂多姿”的保险产品中挑出属于你的“那一朵”。

  所以,了解并购买保险的先后顺序,一定要“先认知,后产品”。

  纵使你是从产品入手的,但整个购买过程中其实也一直是在补“认知”的空缺。

  相信我,捷径是没有的。

  你走的“捷径”,很可能是带你迈向了“坑”。

  险种的先后

  

保险常见知识科普:不管你有多少预算买保险,顺序一定不能错 第3张


  除了我说的4大保障型险种以外,其实保险还有年金险、分红险、投连险等等“投资属性”更强的险种。

  这些险种,比保障型险种看起来更有吸引力一些。

  因为保障型险种天天讲的都是“生老病死”。

  而投资型险种却演示“收益如何”,这是一个让人更开心的事情。

  所以,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4月份,保险公司都会向客户重点推荐“理财型”保险。

  朋友圈里时常会见到这样的宣传:

  

保险常见知识科普:不管你有多少预算买保险,顺序一定不能错 第4张


  看起来真的非常“诱人”,天上掉下来了“馅饼”。

  具体这类保险到底好不好,该怎么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里回复“理财”两个字获得更多帮助。

  不可否认的一点,有相当一部分朋友第一次接触保险,就是从这种理财险开始的。

  这类产品有时候还会附加一些保障功能,比如意外、重疾等。

  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保险既能理财,还给了保障,perfect!

  但实际上附加的那些保障,就跟买车送个坐垫一样,不痛不痒,有没有都无所谓。

  真遇到风险时,根本起不到有效的保障作用。

  但不能忽视的是,这样一份理财保险的保费可是非常高的。

  1万是起步价,动辄都是大几万。

  但一个家庭有多少预算是可以放到保险上面呢?

  花了好几万,买的虽然叫“保险”,但真出事时,又起不到保障作用。

  难怪很多人喊“保险都是骗人”的。

  如果这样买保险,谁说不是“坑人”的呢?!

  保险的本质作用一定是“保障”,所谓的“理财”功能,那只是一个附带属性。

  买保险的目的,首要是“转移”(财务)风险,其次才是让钱保值增值。

  自己的财产都没有一个有力的“保护罩”,赚多少钱都得搭进事故的“无底洞”。

  所以,我们每一个家庭或个人,在没有购买充足的“保障型”保险之前,都不要随意购买“理财险”。

  “先保障,后理财”,这也是一条购买保险顺序的铁律。

  产品的先后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购买“产品”的先后顺序。

  这个先后顺序,有时真的会忽略掉,导致进退两难。

  购买产品的先后顺序,主要影响因素是“健康告知”。

  大家在健康告知中,经常会看到这两句问询:

  是否在投保或复效时被拒保、延期、加费或除外责任承保?

  是否累计投保重疾险(寿险)产品保额超过100万?

  如果购买顺序没弄好,这两句话就可能把你的投保计划打乱了。

  我举个例子:

  A君有乙肝病毒携带,投保重疾险时,被除外承保。然后投保寿险产品时就很尴尬了。

  因为,虽然疾病询问中没有问到乙肝类疾病,但是这样一句“是否在投保或复效时被拒保、延期、加费或除外责任承保”也是不符合的。

  告不告知呢?进退两难啊!

  除了上面时常发生的情况外,对于保额限制也是会遇到的,尤其在投保寿险产品时会发生。

  很多人投保寿险买的保额很高,贷款啊、两孩子啊等等,这些因素都是需要大大提升寿险保额的。

  有的寿险产品健康告知就会询问“已购保额”,而有的就不会询问。

  如果先买了没询问的,再买询问的,得,又尴尬了……

  所以,投保具体产品时,一定要排好一个先后顺序。

  一般遵循的原则是:先严格,后宽松。

  这里指的是“先投保健康告知严格的,再投保健康告知宽松的”。

  就比如前面举的例子,如果倒过来先投保寿险,再去投保重疾险,那就不会出现这个尴尬的情况了。

  因此,大家购买保险时,选定整个投保计划,然后看看每个产品的健康告知有无上述问题,再去投保是更稳妥的方式。

  啰嗦几句

  购买保险,看似只是一个选产品购买的过程,但这里面的细枝末节可能都会导致保障结果的不同。

  所以,有时候保险顺序买错了,也可能是一个“潜伏坑”。

  当时不一定能体现出来,真遇到事情时立马就爆发了。

  按照顺序,科学投保,不存侥幸,保险就买对了一半!


标签: 保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