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买多少合适?

艾奇保险网 91 0

谢谢邀请~

题主没有详细描述个人的信息和选择的险种。

这里按普通成年人的情况说一下各个险种的保额设置原则。

从两部分来说,首先是保障型保险的保额设置思路,再是理财型保险的保额设置思路。

先说说保障型保险,即意外险、寿险、重疾险和医疗险。

四个险种根据保障责任,都有其保额设置的原则。

1. 意外险有两方面责任:意外身故/伤残和意外医疗报销。

意外身故及伤残责任是保障身价的,保额通常为:5-10倍年收入。

意外伤残发生的概率更高些,而意外伤残赔偿按照伤残等级来赔偿。

按程度划分为一到十级,最重为第一级,最轻为第十级 。

保险买多少合适? 第1张

注:详细伤残等级包括10个等级281项,特别包括了8至10级的轻度伤残保障100余项,这里不做详述。

其实实际伤残的程度跟职业是有很大关系的。

对一些职业特点明显的人来说,按伤残标准不严重,但对某职业来说就是全残。

像靠手为生的人,比如外科医生,失去双手可能就是职业全残,但是在伤残标准里只是4级伤残,赔付70%。

所以,在接受和可以购买的范围内,尽量做高保额。

意外医疗部分,有的是年赔付限额,有的是单次事故限额。

通常来说,如果有百万医疗险,意外医疗年限额1万/年以上就可以。

2. 寿险的保额设置,通常有两种方式来确定。

一是根据个人或家庭负债+责任来计算。

单身的话计算总额做保额即可;

有家庭的人,计算总额后,按夫妻收入比例分割保额。

可以计算下未还的房贷、车贷、借款的总和,预估未来子女教育和父母赡养的支出。

有的妻子或丈夫不工作的,可能还要加上对配偶的赡养支出。

最后加和的结果,即应该购买的保额。

二是年收入法,5-10倍年收入。

有人觉得计算负债和责任挺费事的,而且有的费用估算也不容易。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根据年收入来设置。

寿险保额通常要设置:5-10倍年收入。

3. 重疾险是收入补偿保险,其保额设置也有两种方法。

一是覆盖医疗费、康复营养费和收入损失费用。

大家对人生的收入和支出曲线图应该不陌生:

保险买多少合适? 第2张

得了重大疾病后,肯定是没法工作了,上图中的A部分是损失的。

同时还要治病,前期主要是在医院进行治疗,要花费一个治疗费B;

更长的时间要用在后来的康复期,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营养和康复费用C。

如果想要更好的转移风险,重疾险保额应该=A+B+C。

二是年收入法,3-5倍年收入。

可能治疗费和康复营养费计算起来有些困难,但重疾险至少要覆盖生病期间的收入A部分。

罹患重疾的人如果挺过病后的5年,基本就算治愈了,这5年被称作五年生存期。

所以一个人罹患重疾,通常5年内是没法正常工作的。

这期间的收入A=年收入*5年

以此为目标,重疾险的保额设置3-5倍年收入,逐步配置到5倍年收入。

4. 医疗险买的不是保额,而是医疗资源。

医疗险是实时报销型保险,最多赔付花费的所有费用。

所以,医疗险买的不是保额,而是医疗资源。

尤其是在就医比较紧张的一线城市,更是如此。

最最普通的百万医疗险,报销公立医院的住院费,保额通常为:200万一年或300万一年,够用了;

中端医疗险可覆盖公立医院的特需、国际部的门诊和住院,保额通常为:100万保额/年,也基本够用;

高端医疗险可覆盖私立医院的门诊和住院,保额通常每年100万起,高的可以到6300万,足够使用了。

5. 四个险种的保额要结合保障方案来具体调整。

四个险种的责任有重合的部分:

比如意外的身故、寿险身故、储蓄型重疾险的身故责任有一定的重合;

意外医疗、医疗险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有一定的重合。

如何通过与社保、公司补充医疗组合搭配,做到最大比例的报销医疗费用是关键。

所以,四个险种的保额设置,还要结合险种的配置来考量。

不同的保障方案,各个险种的保额设置也会有所差异。

再来说说,理财险保险保额的配置。

理财型保险包括:教育年金和养老年金。

理财型保险比保障型保险保额的配置要更个性化一些。

1. 教育金保额与教育规划密切相关。

因为每个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期望是不同的,所以未来的教育规划也会相差较大。

而不同的教育规划,直接导致了教育费用的巨大差异。

同样家庭收入的孩子,可能家长的教育规划不同,需要准备的教育金额会有天壤之别。

比如在国内上大学和初中就出国留学的孩子,教育费用肯定是不一样的。

建议,先根据对孩子的教育规划,计算下未来教育的预期花费是多少。

根据所需教育金的数额,反推目前需要存钱的数值。

2. 养老金的保额与养老要求密切相关。

每个人对养老生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就好像,有人买包必须要香奈儿、LV这些,而有人十几块的帆布袋用的就挺美。

这两人的花费肯定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同样,想要品质养老的人比简单活着就好的人,需要准备的养老金要更多些。

建议,先根据自己的未来的养老期望,预算下每月所需养老金的数额。

然后再计算可以领取的养老金,计算养老金的缺口。

根据养老金的缺口,来反推当前需要存钱的数额。

标签: 泰康爱相随定期寿险